正在全球都在排挤以色列时,阿联酋外交部长阿卜杜拉·本·扎耶德在纽约与内塔尼亚胡会面并亲切握手,表示要化解误会,重修两国关系。 9月9日,中东地缘政治的棋盘被一颗“飞弹”彻底打乱。以色列F-35战机群穿越1600公里空域,对卡塔尔首都多哈发动精确打击,造成5名哈马斯成员及1名卡塔尔安全部队人员死亡。 这场史无前例的越境空袭,将海湾合作委员会(GCC)的“安全不可分割”原则撕得粉碎。沙特王储穆罕默德在袭击后1小时内致电卡塔尔埃米尔,措辞从“犯罪行为”升级到“严重后果”,更罕见承诺“部署所有能力”支持卡塔尔。当利雅得开始盘点其F-15战机群和爱国者防空系统时,阿布扎比的外交官们已在紧急评估《亚伯拉罕协议》的存续可能。 这场危机的导火索,实则埋藏在五年前的协议文本中。2020年8月,在美国斡旋下,阿联酋与以色列签署关系正常化协议,以色列承诺四年内暂停对约旦河西岸的主权主张。 然而随着2024年协议保护期结束,以色列极右翼势力开始蠢蠢欲动——财政部长斯莫特里奇公开推进西岸领土整合计划,国家安全部长本-格维尔更扬言“约旦河西岸是以色列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些言论如同火种,点燃了阿联酋对协议精神的质疑。 9月3日,阿联酋外交部助理部长通过以色列主流媒体发出明确警告:若以色列实施吞并计划,《亚伯拉罕协议》将面临严峻挑战。十天后,迪拜国际航空展的参展商名单中悄然剔除了所有以色列军工企业。 这个每两年举办一次、中东规模最大的防务展会,对以色列军工产业而言是价值数十亿美元的潜在市场。阿联酋的制裁手段精准而克制——既未直接召回大使,又通过经济杠杆形成持续压力。 内塔尼亚胡政府此时正陷入多重困境。9月26日联合国大会上,当其发表演讲时,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代表集体离场抗议,这三个国家刚刚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 更棘手的是,阿联酋在9月28日的会晤中,虽未撤回大使,却明确要求以色列“立即停止加沙军事行动,达成永久停火协议”。阿卜杜拉特别强调,人道主义援助必须“无障碍送达”,这直指以色列对加沙地带实施的全面封锁政策。 这场外交博弈背后,是海湾国家对战略安全的重新校准。伊朗通过“什叶派新月带”持续扩大影响力,也门胡塞武装频繁袭击沙特石油设施,这些现实威胁迫使阿联酋在巴勒斯坦问题上采取更灵活的立场。 2025年4月的数据显示,阿联酋与以色列的双边贸易额已突破35亿美元,但这个数字在地区安全面前显得微不足道。当沙特王储警告“以色列可能永久失去融入中东的机会”时,阿布扎比的决策者们清楚意识到:经济利益无法替代阿拉伯世界的道义共识。 值得注意的是,阿联酋此次并未完全关闭对话窗口。会晤中,阿卜杜拉重申支持“基于两国方案的全面和平”,这为未来谈判保留了空间。 内塔尼亚胡虽在联合国强硬表态,但其政府内部对极右翼势力的依赖,使得政策调整空间愈发狭窄。这种矛盾在9月28日的握手场景中显露无遗——两位领导人的肢体语言透露出谨慎与试探,而非真正的信任重建。 这场危机暴露出《亚伯拉罕协议》的先天缺陷:当协议试图绕过巴勒斯坦问题构建和平框架时,便注定了其脆弱性。阿联酋的外交转向,实质是阿拉伯国家对“利益优先”模式的反思。正如一位中东问题专家所言:“没有解决巴勒斯坦自决权的和平,就像在流沙上建造大厦。” 当纽约的秋阳渐斜,阿联酋与以色列的握手能否成为化解危机的起点,亦或只是暴风雨前的短暂平静?这场牵动全球神经的外交博弈,或许将重新定义中东和平的路径。您认为,绕过巴勒斯坦问题的和平协议,最终能走多远?
正在全球都在排挤以色列时,阿联酋外交部长阿卜杜拉·本·扎耶德在纽约与内塔尼亚胡会
鉴清评趣
2025-10-03 10:47:52
0
阅读:84
奇怪的毛
都说财大气粗,为什么最有钱的骆驼这么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