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门胡塞武装太嚣张了吧?比以色列还要狠!攻击了一艘荷兰籍的大型船只。 这艘荷兰籍油轮前往目的地是以色列港口!结果遭到了胡塞武装的攻击!似乎是使用了无人自爆艇,又像鱼雷,命中船只后发生巨大爆炸!燃起了熊熊大火。 胡塞为啥能这么嚣张?首先得看清胡塞武装手里攥着的地理“王牌”。他们如今控制着也门约三分之一领土和七八成人口,更关键的是占据了萨那和红海重要港口荷台达,把也门三分之二的红海沿岸捏在手里。 这意味着全球航运咽喉曼德海峡的控制权几乎半公开地落入其手中——任何船只要从红海进入印度洋,都得贴着胡塞的势力范围航行。 这种“家门口作战”的优势,让以色列的远程打击能力大打折扣。以色列空军再强,要跨越沙特、也门的沙漠山地实施精准打击,不仅后勤补给困难,还得担心陷入地面战泥潭。 反观胡塞武装,靠着沿岸的岩洞和地下工事,把反舰导弹和无人机藏得严严实实,等船只进入射程就突然发难,打完就撤,让对手连反击的目标都找不到。 2025年9月那架击中拉蒙机场的无人机,就是钻了以色列防空系统“未归类为敌对目标”的空子,这种依托地理优势的游击战术,正是胡塞的拿手好戏。 以色列的战略困境则给了胡塞“趁虚而入”的机会。 埃拉特港的关停就是最直观的例子——这个以色列在红海的唯一命脉,曾承担着全国50%的进口汽车卸载、钾肥出口和原油运输任务,却因为胡塞的持续袭击,2024年进口车辆数直接降到零,收入归零还得背负高额维护费,最终在2025年7月宣告永久关闭。 港口一关,以色列的经济就像被掐住了脖子:工业原材料进不来,消费品面临短缺,农产品和高科技产品出口成本暴涨,连海军在红海的后勤补给都近乎瘫痪。 可即便如此,以色列也没法集中力量对付胡塞——加沙地带的战事还在胶着,黎巴嫩真主党在北部虎视眈眈,多线作战让以色列分身乏术。 更尴尬的是,打击也门可能引发更大的地区动荡,国际舆论本就对以色列在加沙的行动颇有微词,再开辟新战场只会让自己陷入更孤立的境地。这种“打不得、防不住”的两难,让胡塞看清了以色列的“纸老虎”本质。 美国主导的“繁荣卫士”护航行动,也没能成为遏制胡塞的“护身符”,表面上看,美国联合了十几个国家在红海巡逻,但实际上各国心不齐。 欧洲国家担心影响能源进口,对军事介入态度消极;中东盟友更关注自身安全,不愿为美国火中取栗。胡塞则摸清了护航舰队的规律,专挑没有军舰护送的商船下手,或者用多架无人机同时出击,让护航舰艇顾此失彼。 2025年3月美国虽然宣称空袭打死了多名胡塞领导人,但没过多久胡塞就用更密集的袭击回应,证明其指挥体系根本没被打垮。 更讽刺的是,美国一边把胡塞列为“恐怖组织”,一边又向以色列和沙特输送更多武器,这种双重标准让其国际调解公信力大打折扣,连联合国的也门停火协议草案都两度流产。没有统一的国际共识,光靠军事打击根本压不住胡塞的势头。 说到底,胡塞的“猖狂”是弱方对强方的战略反制。他们没有以色列的先进战机,没有美国的航母舰队,却靠着“地理优势 + 低成本武器 + 战略牵制”的组合拳,把红海变成了自己的“主战场”。 对胡塞来说,打击前往以色列的船只不仅能削弱对手经济,更能扛起“反对以色列侵略加沙”的道义大旗,获得地区民众的支持;而对以色列和美国而言,红海航运关乎全球经济,投鼠忌器之下不敢贸然升级冲突。 这种“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的非对称博弈,让胡塞在红海地区硬生生杀出了一片天地。就像那艘燃烧的荷兰油轮,胡塞用一场大火证明:在现代战争中,决定胜负的从来不是武器的先进程度,而是谁能更精准地击中对手的软肋。 只要以色列不停止对加沙的行动,只要伊朗的武器补给不断,胡塞在红海的袭击就还会持续下去——这不是不怕死的蛮干,而是算准了的战略博弈。
也门胡塞武装太嚣张了吧?比以色列还要狠!攻击了一艘荷兰籍的大型船只。 这艘荷
天天纪闻
2025-10-03 10:46:4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