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万泰国人涌入中国,却打着旅游的“幌子”,实则另有目的!不吃美食,不参观景点,竟然都不约而同的做了同一件事...... 最近发现个怪事,很多泰国游客来中国都不看景点了。上海商场里天天挤满了人,不是来看风景,专程冲着潮玩店去的。他们成群结队买盲盒,尤其是那个“拉布布”系列,根本不停下来吃当地饭。泰国朋友说在中国买这玩意比在家便宜一半多,还能提前半个月拿到新品。 泰国游客算过明细账,同样款在两国价格差太大。比如一款盲盒中国卖99元,在泰国要卖1600泰铢。算下来差价能买好几趟航班票。这钱怎么赚?有人专门搞代购。现在微信群特别多,接单发快递都能做成正经买卖了。寄个包裹收500块运费,中间利润高得很。 这事影响还挺大,年轻泰国人现在追中国设计,连社交圈子都变了。短视频平台经常刷到他们展示新到手的盲盒,带动更多人加入。甚至东南亚人开始关注中国其他东西了,比如电影特效、电动车这些,都是从买盲盒开始的。 对泰国商场打击不小,当地设计师品牌销量直线下滑,不少店关门了。上海出现新职业:帮游客列购物清单的导游。现在去泰国旅游,可能导游会安排几天专门在我们商场逛。 这场盲盒热潮背后,是中国文创产业对东南亚市场的精准渗透。泡泡玛特通过价格差与新品首发策略,成功将泰国从消费端转变为文化传播节点。这种“玩具外交”比传统宣传更有效,年轻群体在收集过程中自然接受中国设计语言。 盲盒引发的文化逆袭证明,硬实力需要软包装。当泰国消费者为“拉布布”排队时,他们购买的不仅是玩具,更是对中国制造的重新认知。这种自下而上的文化渗透,或许比官方推广更能打破刻板印象,为后续产业输出铺平道路。
30多万泰国人涌入中国,却打着旅游的“幌子”,实则另有目的!不吃美食,不参观景点
朝花夕拾时
2025-10-03 10:26:56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