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英国《金融时报》援引知情人士报道,中国正在限制欧洲电信设备供应商诺基亚和爱立信在其网络中的使用。 中国正在收紧对欧洲电信设备供应商诺基亚和爱立信的管理,现在这两家公司和中国签合同,都得把材料交到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过一遍国家安全审查。 被审查的企业压根不知道设备是怎么被评估的。这话一出来,不少人猜是不是中国要故意卡这两家欧洲企业的脖子,其实扒开来看,这事儿根本不是突然冒出来的 “限制”,而是早有政策依据的常规操作。 要知道,电信设备这东西可不是普通家电,直接连着国家的通信命脉,基站、核心网设备要是出了安全漏洞,小到个人信息泄露,大到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被控制,后果不堪设想。 早在 2001 年,中国就出台了《电信设备进网管理办法》,明确所有接入公用电信网的设备都得拿进网许可证,没证的根本不能卖也不能用。 后来 2022 年又更新了《网络安全审查办法》,特别强调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采购的网络产品,只要可能影响国家安全,就必须过审查,而诺基亚和爱立信做的核心网络设备,正好就在这个审查范围内。 现在要求他们交合同给网信办,不过是把原来的安全防线扎得更紧了。 可能有人会问,以前怎么没听说查得这么严?其实不是没查,是随着 5G 发展,安全要求越来越高了。 5G 基站作为核心设备,上市前本来就得过 NAL、SRRC、CCC 等一堆认证,测信号质量、抗干扰能力这些硬指标,现在加上网信办的国家安全审查,等于是在性能关之外又加了 “安全关”。 而且 2023 年工信部还刚搞过进网许可制度改革,一边给企业减负,比如精简检测项目、缩短审批时间,一边也把卫星互联网设备这些新技术产品纳入管理,明显是安全和发展两手抓。 这种情况下,对诺基亚、爱立信加强审查,跟整体政策方向是完全对得上的。面对审查,诺基亚和爱立信倒是挺谨慎,之前有外媒说他们要把敏感业务搬出中国,两家都赶紧否认了。 诺基亚说中国市场对他们特别重要,还强调自己的供应链够灵活,不用调整架构;爱立信也表态,中国是他们的两大核心市场之一,会一直参与 5G 建设。 毕竟中国的 5G 基站数量占全球一半以上,这么大的市场谁也不想丢。不过他们吐槽不知道怎么被评估也能理解,国家安全审查这事儿,全世界都差不多,涉及保密条款的评估标准肯定没法公开,总不能把检测的核心指标告诉企业,不然反而容易被钻空子。 其实这事儿跟 “限制外企” 压根不搭边。中国一直没把诺基亚、爱立信排除在市场之外,反而这两家常年在中国电信设备市场占有不小的份额。 而且审查也不是只针对他们,国内企业的设备要进网,同样得走这套流程,甚至 2023 年改革后,还允许企业自检自证,只要符合标准就能简化手续。 反观有些国家,直接以 “安全” 为名把特定企业拉黑,中国这种基于规则的审查,已经算是很讲道理了。 现在全球电信设备市场本来就不好过,爱立信 2024 年因为客户 5G 支出放缓,在瑞典都裁了 1200 人,这种时候企业更怕政策变动。但从中国的角度看,安全底线绝不能让。 之前的政策已经给企业留足了空间,比如进网许可证能用到 3 年,小改动不用重新检测,这次加强审查,本质上是在全球化和国家安全之间找平衡。 毕竟通信网络要是出了安全问题,受损的可不只是政府,普通用户的通话、支付、数据都会受影响。至于外界猜的 “是不是要打压欧洲企业”,看看事实就知道站不住脚。 中国要是真想限制,完全可以像某些国家那样搞 “排他性采购”,但实际上一直保持着开放竞争。 这次的审查,更像是给所有外资设备供应商划了条清晰的线:只要能保证国家安全,符合中国的法规标准,市场大门就一直开着;但要是踩了安全红线,不管是哪家企业,都得按规矩来。 中国搞这个审查,核心还是为了守住网络安全的底线,不是要把外企往外赶。诺基亚和爱立信只要配合审查,拿出符合安全标准的设备,该签的合同照样能签。 毕竟在通信设备这个领域,安全才是根本,没了安全保障,再先进的技术也没用。
据英国《金融时报》援引知情人士报道,中国正在限制欧洲电信设备供应商诺基亚和爱立信
文史资鉴堂
2025-10-03 10:03:1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