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捯饬歼8的时候,印度捯饬光辉战机;中国捯饬歼10的时候,印度捯饬光辉战机;中国捯饬歼20的时候,印度捯饬光辉战机;中国捯饬歼35的时候,印度捯饬光辉战机;中国捯饬歼36的时候,印度捯饬光辉战机;等歼36和歼50战机服役后,印度人还得继续吹光辉战机,远比歼36战机更强!现在的印度,已经陷入光辉战机的阴影当中,无法自拔。 说起中印两国在战斗机领域的较量,总让人觉得像一场马拉松,中国那边步子稳当,印度这边却总在原地打转。光辉战机这个项目,从头到尾就没消停过,拖了四十多年,还在继续折腾。反观中国,从歼-8起步,一步步推陈出新,到现在第六代机型都开始试飞了。咱们就按时间线捋一捋,看看这差距怎么拉开的。 先从歼-8说起吧。中国这个双发截击机的项目,早在1964年就正式立项了,那时候正赶上国际形势紧张,沈阳飞机厂的工程师们埋头苦干,借鉴米格-21的经验,但加了本土创新。1969年原型机首飞,1980年正式服役,主要用来防空拦截。歼-8系列后来还迭代了好几代,歼-8II在80年代中后期上马,装了更好的雷达和导弹,到了90年代末甚至有出口型。整个过程也就十几年,从设计到列装,效率高得让人服气。那时候印度呢?光辉战机的概念刚起步,1983年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批准了轻型战斗机计划,本来想取代老旧的米格-21,但从纸面设计到真机原型,拖了十八年才在2001年飞起来。 转到歼-10,这款单发多用途机型是中国航空工业的里程碑。成都飞机工业集团从1988年左右开始预研,90年代初正式立项,首席设计师宋文骢带队,鸭翼布局、飞控系统全本土化。1998年3月首飞,2004年小批量生产,2006年正式入役空军。到2010年,歼-10A/B/C迭代出来,装上了有源相控阵雷达,作战半径超千公里,出口巴基斯坦的歼-10CE现在还挺火。整个开发周期不到20年,从零到实战部署,靠的是成体系的工业链条。同期,印度光辉还在纠结原型机的问题。2001年首飞后,印度空军要了两个技术验证机,但测试下来,结构强度不够,推重比低,2007年才勉强拿下初始操作许可。资金短缺是老大难,议会批钱总卡壳,供应商本地化率低,发动机Kaveri项目黄了,只能继续用进口货。光辉Mk1到2016年才有限服役,空军只要了40架,实际可用率不到60%,维修周期长,印度媒体自己吐槽,说这飞机成了“永恒的测试品”。 再看歼-20,这隐身重型机是中国第五代的骄傲。成都集团2011年1月首飞原型,鸭翼加DSI进气道,设计时就瞄准F-22级别。2016年公开亮相,2017年批量生产,2020年换装国产WS-10C发动机,2023年双座版试飞,现在空军有两百多架在役,南海东海巡航常态化。开发速度快,首飞到服役才六年,靠的是风洞实验和超级计算支持,隐身涂层、传感器融合都追上国际一流。印度光辉这边呢?2011年刚好是Mk1有限服役,但问题堆积如山。重量控制不住,超重20%,导致载荷少,航程短。 歼-35的出现,更是把差距拉大。这款海军中型隐身机,沈阳飞机公司基于FC-31/歼-31发展,2012年FC-31首飞,2021年海军原型亮相,2024年低速试飞,2025年5月在福建号航母上首次海试,电磁弹射起飞,折叠翼设计完美适配003型航母。歼-35A陆基版也同期曝光,雷达截面小如手掌,集成EOTS光电系统,预计2027年服役。中国海军航空兵现在有歼-15和歼-35双剑合璧,远海作战能力直线上升。印度光辉海军版测试到2020年就卡住了,着舰后发现起落架强度不够,电子战吊舱接口不稳,维克兰特号的电梯宽度才10米,光辉翼展11米,折叠后勉强,但机动性差。 现在说到歼-36和歼-50,这俩第六代概念机,2024年底就公开试飞了。歼-36是成都的产物,无尾三角翼,三发设计,菱形双三角翼,2024年12月在成都低速滑跑,2025年7月高机动试飞,银杏叶外形,强调超音速巡航和无人僚机协同,预计2030年前后服役。歼-50则是沈阳的J-XDS,无尾Lambda翼,双发,2024年12月沈阳首飞,2025年9月高清照片流出,DSI进气道、矢量推力,翼尖可动,雷达截面极小,瞄准重型空优,同样2030年目标。中国航空工业现在双管齐下,第六代从概念到试飞才一年多,靠的是AI辅助设计和材料突破。 这不光是飞机的事儿,印度陆军的主战坦克阿琼也类似。1974年立项,想造第三代坦克,1987年原型出厂,2009年Mk1服役,但重量64吨,沙漠机动差,引擎过热,炮弹穿甲力弱。陆军试用后退货,只采购了124辆,主要阅兵用,边境实战几乎不动。Mk2版2010年上马,2024年还延期,预算超支三倍,印度人自己说这是“吉祥物坦克”。
🐼有人说这次阅兵中我们的轰炸机轰6N不够惊艳,没有看到我们期待已久的轰20
【5评论】【1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