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快讯! 欧盟刚刚宣布了 10月2消息,欧盟27国10月1日在丹麦哥本哈根刚开完非正式会议,欧盟27个成员国50多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参会 ,主要商量了三件大事:怎么保护欧洲自己的安全、怎么发展防务,以及怎么继续支援乌克兰 这场峰会的紧张劲儿藏都藏不住。会前波兰、罗马尼亚接连喊着遭无人机侵犯,丹麦干脆禁了全国民用无人机,安保直接拉满。 冯德莱恩一开口就剑指核心:必须建无人机墙!这玩意儿要能探、能追、能拦,海陆空全罩住,砸15亿欧元也要搞成。 砸15亿欧元也要搞成的无人机墙,与其说是欧盟的安全防护网,不如说是他们直面安全焦虑的应急之举。会前波兰、罗马尼亚的无人机侵犯风波,丹麦紧急封禁民用无人机的操作,把这场峰会的紧张氛围拉到了顶点——以往总依赖美国主导安全防务的欧盟,如今终于意识到靠人不如靠己,连无人机这种低空威胁都让他们如临大敌,足以说明欧洲的安全神经早已紧绷到极致。 冯德莱恩口中能探、能追、能拦的无人机墙,听着功能全面,实则暴露了欧盟防务的短板。这么多年来,欧盟各国在防务上要么各自为战,要么依附于北约体系,缺乏统一的指挥协调和技术标准。现在突然要搞覆盖海陆空的全域防御,15亿欧元看似不少,可分摊到27个成员国,再加上技术研发、设备采购、系统整合的成本,能不能达到全罩住的效果,恐怕还要打个问号。毕竟,防务建设不是砸钱就能成,需要长期的技术积累和各国的深度协作,而这恰恰是欧盟最欠缺的。 更值得琢磨的是,峰会聚焦的三件大事——安全、防务、援乌,其实是环环相扣的一盘棋。继续支援乌克兰,是为了在外部战场抵御威胁;发展自主防务,是想摆脱对美国的依赖;而建无人机墙,就是把这种自主防御落到具体场景的第一步。这些年,美国对欧洲的安全承诺越来越模糊,一会儿要求欧洲增加防务开支,一会儿又在军援乌克兰上态度摇摆,让欧盟彻底看清:没有自主的防务能力,所谓的安全永远是空中楼阁。这次峰会的紧张感,本质上是欧盟对安全主动权的迫切争夺。 可欧盟的难题在于,27个成员国心思并不完全一致。有的国家紧邻冲突地区,对安全需求迫切,愿意在防务上多投入;有的国家地处西欧腹地,觉得威胁尚远,对分摊成本心存抵触;还有的国家在援乌问题上态度谨慎,担心引火烧身。这种分歧,从无人机墙的推进上就能看出端倪——冯德莱恩喊得响亮,但后续各国如何分摊费用、如何协调技术标准、如何共享情报信息,恐怕还要经过一番漫长的博弈。毕竟,欧盟从来不是铁板一块,利益诉求的差异,始终是防务一体化的最大障碍。 这场峰会的紧张劲儿,也让外界看到了欧洲的无奈与决心。无奈的是,曾经的和平绿洲如今要靠建墙来求安全;决心的是,欧盟终于开始主动扛起防务责任,试图在复杂的国际局势中掌握自己的命运。15亿欧元的无人机墙,不管最终效果如何,都是欧盟迈出的重要一步——它象征着欧洲从依赖安全到建设安全的转变,也预示着未来的欧洲防务,将不再只听美国的指挥棒。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欧盟 论乌克兰危局
别再以为中国只会“强烈谴责”了,这一次,我们用一句“支持你”,就差点把欧盟吓死!
【2评论】【10点赞】
转身就走
图片上有个特卤哆,大家拿也是欧盟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