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0年,46岁袁崇焕被凌迟处死,挨了3543刀,直到皮肉已尽,袁崇焕依旧哀嚎

混沌于浮云 2025-10-02 13:49:10

1630年,46岁袁崇焕被凌迟处死,挨了3543刀,直到皮肉已尽,袁崇焕依旧哀嚎不断,过了半天才咽气,可没成想,当天夜里,袁崇焕的首级竟凭空消失,直到150年后,才揭开真相! 袁崇焕1584年出生在广东东莞水南村一个疍户家庭,家底薄,从小帮家里干活,接触木材生意。他爱读书,靠自学考上进士,1619年当上福建邵武知县。那几年他在县里管事,抓贪官,帮百姓调解纠纷,口碑不错。老百姓觉得他办事公道,不收贿赂。1622年,后金军队打到关外,明朝边境吃紧,袁崇焕自己跑去山海关看地形,给朝廷写报告,说只要给兵给钱,他能守住边关。朝廷觉得他有想法,就升他做兵部职方司主事,让他管军务事宜。他跟孙承宗一块儿修宁远城的防御工事,挖壕沟,建炮台,花了不少工夫。 1626年,努尔哈赤带六万大军攻宁远,袁崇焕手下不到两万人,用红夷炮轰击敌军,努尔哈赤中炮受伤,后来死了。这仗打赢了,袁崇焕名气大噪。次年,皇太极带兵打锦州,袁崇焕带援军过去,在觉华岛打海战,虽然损失些船只,但守住了锦州和宁远的主力阵地。敌军退了,他整顿部队,稳住防线。可他性子直,1629年杀了毛文龙,那家伙是东江镇总兵,管着皮岛部队,袁崇焕觉得他不听指挥,私吞军饷,就把他抓起来杀了。这事在朝堂上闹得沸沸扬扬,好多人说他太独断。袁崇焕一气之下辞职回家待着。 1630年初,崇祯皇帝又把他叫回来,当兵部尚书兼蓟辽督师,让他管关外军务。没多久,后金军绕过防线,直扑北京,袁崇焕带兵回援,在城外打退了敌军。可崇祯听信反间计,怀疑他通敌,1月13日把他抓进牢里审问。审了几个月,定罪凌迟。袁崇焕这辈子从基层干起,打过胜仗,也犯过错,最后落这么个下场,明末军政乱象可见一斑。 1630年9月22日,袁崇焕在北京甘石桥刑场被凌迟处死。那天围观的人不少,受谣言影响,都信他是汉奸。行刑用了3543刀,从胸口开始,一刀刀剔肉,避开要害,让他慢慢受罪。皮肉剔光了,他还哀嚎不断,过了半天才断气。尸体扔在那儿,头颅滚到一边。没想到当天夜里,头颅就没了踪影。原来是他的仆人佘义士干的,这人对他忠心,冒险把头颅偷走,埋在自家后院。从那以后,头颅下落成谜,没人知道藏哪儿。直到150年后,真相才露头。 佘义士偷头颅这事瞒了很久,因为明朝时候朝廷要传首九边示众,偷尸是杀头大罪。他家在广渠门内,埋头的地方后来成了墓地。佘家从他开始,就定下规矩,子孙要守着这个秘密。清朝入关后,他们继续瞒着,直到乾隆年间,朝廷查旧案,才知道这事儿。袁崇焕的冤案也在这时候平了反。佘家守墓的事儿从地下转到明面儿,继续传下去。390年里,他们家没断过人管墓地,这份坚持在历史上少见。 1772年,乾隆皇帝翻清朝档案,没找到袁崇焕通敌的证据,就下旨给他平反,说他是个忠臣。佘家接到旨意,总算松了口气。从佘义士那代起,他们家一代代守墓,传了17代。每天扫墓,修围墙,战乱时候也瞒着不让人毁。1952年,袁崇焕墓成了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佘家继续帮忙维护。第17代佘幼芝管了好多年,2020年她走了,女儿接班。佘氏家族这份事儿,说明忠义在民间有时比朝廷长久。 袁崇焕这人,历史上争议大。有人说他英雄,因为宁远和宁锦两仗挡住了后金南下,努尔哈赤就是在那时候伤重死的。可也有人说他冲动,杀毛文龙断了明军东江那条线,让后金没了后顾之忧。崇祯多疑,反间计一使,就把他杀了。明末派系斗争多,袁崇焕耿直,容易得罪人。佘家守墓390年,这事儿听着感人,但也反映出历史冤案多,民间得自己记着点事儿。 说起凌迟这刑罚,明朝时候用得狠,3543刀不是乱说的,史书有记。袁崇焕挨刀时候,北京百姓信谣言,骂他汉奸,其实他打仗时候出力不少。头颅消失后,朝廷找了半天没影儿。佘义士冒死偷尸,埋自家院子,这在当时是拼命的事儿。150年后乾隆平反,真相大白,头颅就在佘家墓里。佘氏后人守着,不做官,就为这份恩义。 袁崇焕从知县干到督师,中间经历了明朝边关的乱局。后金崛起,努尔哈赤和皇太极轮番进攻,他守宁远锦州,靠炮台和兵力顶住。杀毛文龙后,朝中非议多,他辞职也没躲过祸。崇祯召他回京,本想用他守边,结果反间计害死人。明末皇帝多疑,将领难做,这事儿挺典型。 佘家守墓传统,从明末传到清朝,又到现代。乾隆平反后,他们公开守墓,修祠堂,立碑记事儿。1952年定文物单位,帮着保护历史。佘幼芝那代,管墓几十年,传给女儿。390年没断,民间忠义就这样留下来。

0 阅读:351

评论列表

都峤山人

都峤山人

2
2025-10-02 14:35

老猿被凌迟是自找的,没必要洗!做了不少瓜田李下的事,你站在崇祯的位置也会噶了他。

猜你喜欢

混沌于浮云

混沌于浮云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