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缺德了!”近日,北京,一男子年仅70岁的母亲意外去世,他在整理遗物时突然发现

啊鲍的日记 2025-10-02 13:19:15

“太缺德了!”近日,北京,一男子年仅70岁的母亲意外去世,他在整理遗物时突然发现母亲生前转账了48万元给一家美容院,竟然是为了所谓的“整容”“割双眼皮”!后来母亲多次求对方能把钱退回来,却惨遭美容院拒绝,网友:这真是为了钱什么都不顾了。 据观威海9月22日报道,这一切从闫先生整理母亲遗物时说起。三周前,他的母亲因意外病故,原本健康的她没留下一丝遗言便匆匆离去。 带着复杂的情绪,闫先生在母亲的旧衣口袋中找到了一部用折旧键盘贴膜包裹着的老年机。他本想清理手机中的存储信息,却意外从中翻出了整个骗局的蛛丝马迹。 首先是一条来自“万芳美容馆”的消息推送:“阿姨,新出的抗衰产品特别适合您,这周给您预留名额!”这条信息让他感到莫名其妙,直觉告诉他母亲生前可能在这家机构消费过。 他翻看聊天记录时,渐渐揭开一个让他痛心的事实。老人多次同一个叫“翠翠”的业务员沟通,内容大多是对方热情推荐某些“提升皮肤”、“年轻10岁”的美容项目,而母亲的语气几乎全是犹豫与无措。 聊天记录显示,老人原本只是因为面部轻微面瘫希望尝试缓解治疗,但对方将她的小问题无限放大,通过一句句“阿姨再不做就晚了”“隔壁张阿姨做完之后子女都赞不绝口”的打包劝说,渐渐让她陷入了消费漩涡。 美容院先拿出“免费体验”的甜头,又通过口头承诺“随时退款”,一步步攫取了老人的积蓄。臃肿的账单、没有任何效果的手术项目,成为老人生前最后几年的梦魇。 更让闫先生痛心的是,母亲发现美容效果不如预期后,曾多次微信联系对方要求退款。但对方立刻改口称“已经签了合同,项目已做,不能退”,随后彻底冷处理。 从始至终,老人独自承担了所有委屈,甚至不敢跟儿子提任何细节。一位节俭多年的老人,就这样无声无息地被骗走了48万。 在这一事件中,闫先生不断回忆母亲生前的点点滴滴,却发现自己对老人的内心世界几乎一无所知。居住在同一屋檐下的母亲,竟在晚年默默卷入骗局,无从寻求帮助。 为什么她选择默不作声?答案或许和许多案例一样,老人害怕被子女责备,害怕成为“累赘”,只能独自承担一切。 老年人被骗并不是新鲜事。据媒体报道,类似的骗局已发生在许多中老年人身上。从“美容院推销”到“保健品骗局”,再到“理财投资”,这些手段看似高明,却无一例外地瞄准了老年人的两大特点:孤独和防范意识弱。 这起事件的曝光让人痛心,但也警示更多家庭:要想避免类似悲剧,需要更多主动的作为。 毕竟老人被骗的根源,往往在于缺乏关注和陪伴,导致他们在获取“温暖”和“赞扬”时,会容易被外界捕捉心理弱点。子女多与父母沟通陪伴,即使再忙,也要抽时间倾听父母的日常需求。 而且我们应当耐心为父母普及消费知识,让他们熟悉骗局套路,包括注意推销人员的“高价低效”手段,以及合同条款中的隐形猫腻。 闫先生的母亲被骗取48万元的事件,不仅仅是一场消费纠纷,更是一面镜子,折射出老龄化社会中老年人群体因孤独而暴露的脆弱。 在快速发展和工作高压的现代化生活中,年轻一代往往对父母的内心需求缺乏及时反馈,而这样的忽视给了不法商家可乘之机。 孝顺不仅是物质上的满足,更多时候是用心与亲人的情感链接,多一份沟通、多一点关注,远胜于经济给予。 试想,如果闫先生在母亲还在世时,能多一些耐心询问,也许当老人第一次犹豫是否签约美容院时,他的一句建议就能阻止整个悲剧的发生。 愿每一位老人都能拥有晚年安乐,而不是在甜言蜜语中被骗走本该支撑他们余生的积蓄。作为子女,守护父母,不仅是物质上的供应,更是情感上的陪伴。记住:我们的一点点关心,往往能让他们安心,而骗子却无计可施。 信息来源:观威海2025.9.22|《整理遗物发现面瘫母亲3年被骗48万去整容,儿子:和母亲住在一起,从未发现她容貌有任何变化》

0 阅读:0
啊鲍的日记

啊鲍的日记

每天定时更新,喜欢的记得关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