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欧洲的小偷居然达成了一种共识,那就是可以去偷中国人的钱财和物品,但是绝对不

义气先义 2025-10-02 00:09:32

据说,欧洲的小偷居然达成了一种共识,那就是可以去偷中国人的钱财和物品,但是绝对不能偷中国人的手机。五年前,那时的中国游客在欧洲,常被视为“行走的钱包”。 说起这个事儿,得从五六年前的中国游客在欧洲的处境聊起。那时候,出国玩儿的中国人越来越多,尤其是中产家庭,第一次摸到欧洲的门槛儿,兴奋劲儿上头,行李箱里塞得满满当当,全是现金、护照和刚买的奢侈品。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支付方式还没那么方便,大家习惯带一沓欧元在身上,腰包鼓鼓的,成了小偷的活靶子。一份英国保险公司的调研直指,意大利、法国、西班牙这些热门地儿,小偷最爱挑中国人下手,觉得一摸准有货,有时候一次出手就能捞到别人几个月的工资。 游客们呢,语言不通,报案流程又繁琐,丢了东西往往咽下这口气,自认倒霉,这就让小偷更嚣张了。 具体例子不少。巴黎香榭丽舍大道上,摩托车手专盯路边行人,一把扯走新买的皮包,里面现金护照全军覆没。罗马斗兽场附近,旅行团下车吃个饭,车停路边没多久,大巴行李箱就被撬开,现金、证件洗劫一空。明星也没逃掉,郭富城妻子方媛2025年2月刚落地米兰机场,手提的Dior包就被抢走,价值14万港元,包里皮夹、所有证件、银行卡和一台相机全没了,她当场报警,当地华人司机说找回几率不大。 演员孙坚更惨,2025年4月去西班牙巴塞罗那出差,第一天在咖啡厅打电话,包里护照、手机、钱包全被三个小偷围着偷走,第二天入住五星酒店,相机镜头在工作人员眼皮底下丢了,三天两劫,监控显示小偷来回踱步分散注意力。 这些事儿一曝光,网友直呼欧洲治安拉胯,中国游客的“行走钱包”标签就这么贴上了。 再看最近的集体事件,2025年7月,一支30人的中国旅行团在意大利比萨斜塔附近用餐,20分钟工夫,大巴被撬,行李箱里的现金、奢侈品、护照全被卷走,损失几十万人民币。导游从业十年头一遭遇上这阵势,游客们丢了身份证、银行卡、充电器,甚至劳力士手表,情緒低落无心玩儿。中国驻意大利使馆紧急介入,警方开了报失单,但找回希望渺茫。 使馆半年内发了三次安全警示,提醒别把贵重物品全放车上,可小偷还是精准盯上华人团,专挑下车吃饭的空档下手。这不光是运气差,根儿上是中国游客的消费力强,背的包值钱,行李重,容易成目标。 转眼几年过去,风向变了。小偷圈子里传开个不成文规矩:钱包包包还能碰,手机免谈。为什么?说白了,偷手机不值当,风险高收益低。先说现金这块儿,现在谁还大包小包带欧元?银联卡在欧洲覆盖率高达80%,超600万家商户支持刷卡或二维码,支付宝微信也铺开,申根国家从机场免税店到街边小摊,手机一扫搞定。 游客们早习惯了,出门就几张零钱,钱包瘪瘪的,小偷摸半天可能就几十欧,性价比低爆。英国、法国、德国这些热门地儿,银联受理几乎全覆盖,游客消费更安心。 手机这头更棘手。华为和苹果的防盗技术牛到家,内置定位功能,丢了就能实时追踪。小偷关机也没用,云端备份位置,破解重编码成本高,黑市卖不动,运到北非东欧还可能被警方顺藤摸瓜。去年牛津一个中国留学生在伦敦街头手机被偷,立马用“查找”功能锁定位置,追了几条街把人摁住,等警察来抓。 类似案子越来越多,意大利地铁上,三个中国女生手机被抢,直接暴走追小偷,惯犯连滚带爬,路人帮忙围堵。 小偷同伙想插手,都被识破。这不光是个人胆子大,背后是维权意识觉醒。以前丢东西怕麻烦不吭声,现在年轻人敢追敢闹,报案也顺溜多了。巴黎警方印了中文安全指南,报警能用中文,使馆协调响应快,意警虽有时拖沓,但报失单双语开具,保险理赔有据可依。 你看,这变化多明显?从“软柿子”到硬茬子,中国游客的消费习惯、科技工具和维权方式全跟上了趟儿。小偷不傻,算笔账:偷钱包还有油水,手机纯属找事儿,追兵上门、定位曝光、警方介入,收益远没风险大。 当然,这共识不是铁板一块,罗马特雷维喷泉、巴塞罗那兰布拉大道这些景点,小偷还是活跃,目标换成现金饰品。但整体趋势是,手机成了最安全的物件,游客们出门更放心。

0 阅读:0

猜你喜欢

义气先义

义气先义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