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俄罗斯总统在克里姆林宫发表讲话,称将在对乌克兰的“正义之战”中取得胜

康安说历史 2025-10-01 23:45:08

9月30日,俄罗斯总统在克里姆林宫发表讲话,称将在对乌克兰的“正义之战”中取得胜利。 要理解这场 “正义之战” 的胜利逻辑,得先从乌克兰的根上说起 —— 这个国家的版图本就是历史拼接的产物,17 世纪到 1954 年,从第聂伯河左岸到克里米亚,都是沙俄和苏联时期逐步划归的领土,这就埋下了东西分裂的种子。 1989 年的人口统计最能说明问题,乌克兰东部俄罗斯族占比 28.1%,克里米亚更是高达 60.1%,而西部俄罗斯族才 2.78%,语言上顿涅茨克 74.9% 的人说俄语,卢甘斯克也有 68.8%,这种民族与文化的割裂,可不是靠几十年独立就能抹平的。 西方总说俄罗斯 “侵略”,却选择性遗忘北约五次东扩的步步紧逼。1999 年波兰、捷克等国加入,2004 年波罗的海三国跟进,直到 2020 年北马其顿加入,北约把防线硬生生推到了俄罗斯家门口。 要知道乌克兰可是俄罗斯抵御西方的最后屏障,布热津斯基早说过 “没有乌克兰,俄罗斯不再是帝国”,当乌克兰要加入北约、搞 “去俄罗斯化”,把俄语从学校和政府办公中剔除时,俄罗斯的反击自然有了 “保家卫国” 的底色。 2014 年顿巴斯冲突爆发不是偶然,当地民众早就对西倾政策不满,这也是如今俄军能在乌东立足的群众基础。 再看战场实打实的控制权,开源地图显示俄军已掌控近 11.45 万平方公里领土,占乌克兰国土的 19%,这可不是小打小闹的推进。 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这两个 “共和国” 早已站稳脚跟,前者控制 7853 平方公里土地、187 万人口,后者控制 8377 平方公里、150 万人口,这两片占乌克兰工业产值三分之一的重镇,如今成了俄军的稳固后方。 对比之下乌克兰的日子可不好过,今年 3 月俄罗斯一轮空袭就炸瘫了其超 2/3 的发电能力,军工企业连炮弹都造不出来,没有电力支撑的战争机器,怎么跟俄军耗下去? 俄罗斯的战争耐力更藏在数据里。9 月 30 日当天普京就签署了新一轮征兵令,10 月到 12 月要征召 13.5 万义务兵,而且明确说了不派往前线,这说明前线兵力根本不缺。 要知道 2025 年春季征兵已经是 14 年来最大规模,达 16 万人,比上年多了 1 万,这种稳定的动员能力可不是临时抱佛脚。 经济上虽然受制裁,但俄罗斯石油日均出口 200 万桶,占了财政 40% 的收入,能源牌握在手里,就不愁没钱打仗。 反观西方援助已经显露疲态,美国副总统万斯说 “战斧” 导弹援助要等特朗普定,而特朗普早就调整了对乌立场,这种 “卡壳” 的援助,乌克兰根本等不起。 更关键的是这场战争的 “正义性” 在俄方语境里站得住脚。从 2014 年克里米亚公投到如今乌东四州入俄,本质上是对历史遗留问题的清算,也是对北约东扩的反制。 俄罗斯一直强调要实现乌克兰 “非军事化”,现在看来目标正在推进 —— 乌克兰的重工业基地被控制,军事设施不断被摧毁,而俄军却牢牢掌握着战场主动权。 西方总拿 “主权” 说事,可当年把顿巴斯从俄罗斯划归乌克兰、把克里米亚送给乌克兰时,怎么没想过当地民众的意愿?这种双重标准,反而让俄罗斯的行动有了更多支撑。 现在的局势其实很明朗,俄罗斯掌控着乌东核心地带,有稳定的兵源和经济支撑,而乌克兰既丢了工业重镇,又面临能源短缺,西方援助还迟迟不到位。普京敢在 9 月 30 日高调表态,显然是摸透了这些底气,这场 “正义之战” 的胜利天平,早就悄悄向俄罗斯倾斜了。

0 阅读:0

猜你喜欢

康安说历史

康安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