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战打到头破血流,最坏的结果也就是7万多家美企全部撤走,每年损失6000亿美元

茂盛楼兰 2025-10-01 18:14:36

关税战打到头破血流,最坏的结果也就是7万多家美企全部撤走,每年损失6000亿美元销售额。但这账得反过来算:中国市场的肥肉一旦被吐出来,这些美企还能去哪儿找下家? 中国市场的分量,不是嘴说出来的,是真金白银堆出来的硬实力,2025年《美国企业在中国白皮书》里的数字最有说服力:7万家美企在华累计投资超1.2万亿美元,年销售额达6000亿美元,平均利润率更是稳在9%,这还没算上中国市场的增量潜力。 要知道,2025年预估数据显示,中国消费支出已占全球17%,而亚洲未来十年新增的7万亿美元消费中,中国要占60%,这个增长量相当于两个印度2023年的私人消费总额,更别提中国消费占GDP比重已达54%,还在政策刺激下持续释放,这种“躺着涨”的红利,可不是随便哪个市场能给的。 可总有人觉得,美企撤走了,印度、东南亚能接盘?这想法未免太天真,罗兰贝格2024年研究就戳破了这点,印度私人消费总额刚过3900亿美元,还不到中国的零头,就算把整个东南亚加起来,总和也才勉强够着中国市场规模。 更关键的是,这些地方的消费者对价格极其敏感,还偏爱本土品牌,美企拿手的高端产品和服务根本打不开局面,就像IBM把研发搬去印度,看着印度市场15%的增长乐呵,可中国市场近20%的下滑窟窿,印度那点增量填得平吗?戴尔在华裁员三轮后,中国区营收照样降了9%;美光被禁售后关了上海设计中心,3000多员工只剩零头,这哪是战略调整,分明是自断臂膀。 而且,中国从不是只靠规模吸引人,营商环境的优化一直在跟上,2025年《稳外资行动方案》直接取消了制造业外资准入限制,电信、医疗这些以前的禁区也在扩大开放,连外商投资性公司用境内贷款都放开了;海关的AEO认证、人员出入境便利化措施,把服务牌打得明明白白。 有规模、有配套、有政策,这样的组合拳,其他市场短期内根本学不来,就像微软关了上海AI实验室,可没敢彻底退出,毕竟这里曾孵出258个创新项目,拉来94亿元融资,这种产业生态不是随便找个地方就能复制的。 有人盯着“2025年1-7月实际使用外资降13.4%”的数字喊外资在撤,可真要细看数据就知道,中国还在持续扩大鼓励外资产业目录,生物医药、新能源这些高端领域的投资反而在增加,那些看似撤离的动作,大多是局部调整,而非彻底放弃,毕竟9%的平均利润率,比很多美企全球业务利润率高出不少,这钱赚得有多舒服,撤走了就有多难受。 说到底,7万多家美企每年6000亿美元销售额,靠的是中国市场规模、产业链配套和消费升级的三重红利,关税战要是真逼得他们全部撤走,损失的可不止是眼前的销售额,还有未来十年的增长空间。 我们中国市场从不是可选项,而是必选项,全球17%的消费份额摆着,60%的亚洲增长贡献在这,还有持续优化的开放政策兜底,美企吐出来的肥肉,有的是本土企业和其他外资接着,可他们自己,去哪找下一块这么肥的市场呢?这账,其实不用算都清楚。

0 阅读:0
茂盛楼兰

茂盛楼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