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南京人边上有2个游客,南京450米蓁巷“焕新”开街,千年文脉邂逅“多巴胺”青

聆听花开 2025-09-30 23:28:14

每个南京人边上有2个游客,南京450米蓁巷“焕新”开街,千年文脉邂逅“多巴胺”青春 9月30日,“蓁巷焕新,活力巷里”开街仪式在东南大学梅庵书院成功举办,标志着450米的蓁巷正式由建设阶段转入运营阶段。记者探访发现,曾经管线杂乱、停车困难的小巷,如今披上了“多巴胺”色系的艺术新装,化身成为贯通古今、融汇校地的活力街区。 蓁巷北接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南连将军巷,这条仅450米长的小巷,流淌着千年学府文脉。古时,著名的建筑大师童寯(中国“建筑四杰”之一)择居于此,以其卓越的审美将这条寻常小巷改造成独具风雅的“教授巷”;今时,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博导童明带领多名东大学子组成蓁巷社区规划师团队,用多巴胺色系点缀灰暗的墙面,艺术装置取代了杂乱的电线,休闲空间激活了废弃的角落,让这条小巷开启了属于自己的焕新之旅。 对于现在东大学子而言,蓁巷不仅是他们的“第二食堂”,还是他们成长的“户外课本”、成才的“实景课堂”。在蓁巷活力站,记者遇到了正前来“打卡”的东南大学建筑学院硕士研究生小李和小刘。他们兴致勃勃地领取了《拾光蓁巷》剧本游活动集章册,开启了在蓁巷的漫步探索。 记者跟随他们的脚步,先后走进了如意面包店、泽朵咖啡、有的没的艺术商店、Bonne Journée、UMBE COFFEE,一路集章,也一路感受着巷子的新生活力。“我们现在去红庙吃饭从蓁巷穿行特别方便,沿街新开了很多有意思的店铺,比过去更好逛了。”小李一边走一边告诉记者:“这些店我们都很熟悉了,走进每家店就像见到认识很久的老朋友,有种别样的亲切感。” 这样充满活力的街巷场景,并非一蹴而就。其背后,离不开系统性规划与多方共建的持续努力。南京是全国首批城市更新试点,玄武区以城市更新为杠杆,以东南大学“寻脉问源”计划为契机,在主城核心区的方寸之间撬动了一场系统性变革。 2023年底,玄武区将蓁巷-将军巷作为社区规划试点列入城市更新计划,由新街口街道主导,东大社区规划师团队参与设计,引入河西集团紫金商业管理运营,从历史文化、社区环境、人文服务和商业消费等多个维度着手,推动街巷有机更新。 蓁巷的特殊性就在于这本身就是一条烟火气很重的居民区背街小巷,要在涉及多方利益的公共空间中画好同心圆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玄武区积极探索街巷试点中各类区别于常规小区出新的工作,例如试点开放外摆区域、商户侧招、人行空间改善等等,与包括东南大学、南师附幼等在内的学校进行了多轮沟通,实现了东大校园文化作品外溢,也即将建成儿童友好街景。 新街口街道在改造期间牵头举办了20余场“蓁心话·巷未来”项目座谈会,不仅仅是通过举办议事会或沙龙的形式征集意见建议,更是与社区一同,施工期间多次与在地居民就改造期间的具体矛盾反复协调、逐个沟通,大大小小的接待会、解答会开了数十次,在很多居民的建言献策中最终达到了一种平衡,对公共空间使用上的平衡。 河西集团紫金商业自介入蓁巷和里管理运营以来,完成街区超40余家商户的渐进改造,推动成立商户联盟和党建联盟,制定共治公约,规范商户外摆,使得街区商业立面焕然一新。“有的没的艺术商店”工作人员一边帮忙盖章一边笑着说:“我们虽然是刚来半年的新商户,但今天已经盖了100多个章。这里绝对是一条值得探索的宝藏小巷,希望有更多特色店铺在这里扎根!” 作为土生土长的南京人、东南大学建筑学院的教师,同时也担任玄武区社区营造师和南京市社区规划师,童明教授对这座城市有着多重的身份与情感联结。在他看来,蓁巷的改造不仅仅是一条街巷的焕新,更是一次具有示范意义的城市更新探索,其经验将为南京整体的城市更新提供有益参考。童明解释称,“蓁”字通“莘”,象征着如青草般茁壮成长的生命力,“希望通过多方协作与联动,能将这份源自文化根基的生机,转化为推动城市、高校与社区共同发展的持久动力。”(记者 董婉愉 闫春旭)

0 阅读:0
聆听花开

聆听花开

聆听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