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批辱华的《暴风圈》,揭开了韩国可悲又内耗的恨文化】暴风圈揭开韩国可悲又内耗的恨文化《暴风圈》上映后,不仅被中国网友吐槽也被伊拉克和越南的网友批评。在电视剧里,男主的履历包括曾经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打过仗,这让两国的网友没法接受,把自己国家遭遇的战争痛苦、混乱简化为吹嘘男主军事能力的台词。这是非常不严肃的,更别提2000年之后,越南没打过什么仗。
你要是放到网剧里,没人会去纠结,毕竟那东西就图一个爽,人人都是纽约首富、美国首富、世界首富,但在一个基调整体上偏严肃的电视剧里,这就显得过于轻佻了。韩国的文艺作品为什么会呈现出这样的一种奇怪的创作倾向呢?只能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暴风圈》这个电视剧之所以充满了离谱设定,是韩国人的集体无意识的一种呈现。
剧里不断地强调两个主角对韩国的爱,而巧合的是他们都不是土生土长的韩国人,一个是在美国长大的间谍的孩子,一个是在朝鲜长大的敌人的孩子。
《暴风圈》在无意识中表露了一个现实,那就是在韩国本土的政客身上是不存在对韩国的赤诚的爱的,因为对内求而不得,所以必须寄希望于向外找寻。通过强调外来者的忠诚(皈依),来表达对自我的肯定。
韩国影视作品中对于国际政治的表达总给人别扭之感,关于这点,韩国人有自己的解释,他们提出过一个概念叫“恨文化”,认为这是韩民族强烈的心理文化,是对历史上无法自控的个人命运和民族命运的一种悲愤回应,集体痛苦经历在历史演变中被铸造成一种共同的集体无意识。
“恨文化”这一概念在韩国本土的文化研究中是被当做主流观点接纳并反复宣扬的,它不像鲁思·本尼迪克特在《菊与刀》里写日本人有一种独特的“耻文化”,而日本人自己却对此并不买账。“恨文化”由韩国人自己提出并再三强调,从个人层面看,是对历史浪潮滚滚而来,而我却身不由己的怒火,从国家层面来说,则是对韩国所处地理之复杂,多年来被邻国欺压无力反抗的愤懑。
长久压抑愤怒的结果就是必须寻找一个发泄口,按照正常的逻辑,被欺负了,就要报复,所以报复主题的影视作品在韩国特别流行,电视剧《黑暗荣耀》、《妻子的诱惑》,电影《金福南杀人事件始末》、《老男孩》都属该类,但韩国的特殊之处在于,究竟该将报复的冒头对准谁,它始终是语焉不详的。
韩国人在谈及“恨文化”时多半会声明,他们韩民族的这种恨是没有针对性的,是自发的,对自己的恨,对自己没有能力改变悲惨现状的恨。可跳脱出这套惯用逻辑,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上,就会发现这是只是一种自我开脱的说辞。
一切历史都是现代史,韩国人对于过去不能针对性的恨,其实映射的是对今天不能针对性的恨。
因为自己习惯了阴暗爬行,所以便觉得大家都在阴暗爬行,自己是什么样的人,那看别人就是什么样的人。《暴风圈》与其说是在辱华,倒不如说是韩国人在辱自己,而中文互联网的反应,更多也是对厌蠢症的生理性厌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