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信号!联合国机构迈出向中国迁移第一步,全球治理正在选择中国。 最近联合国的一些动作,让人觉得全球治理的格局在悄然调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上海设立国际STEM教育研究所,这事儿不是小打小闹,而是教科文组织一类中心头一次落地中国,还偏偏选在美欧以外的地方。简单说,STEM就是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的缩写,这个研究所要从幼儿园到成年人的全阶段教育入手,推动包容公平的全球教育实践。2023年11月,巴黎的第42届大会上,这个提案以协商一致方式通过,中国是发起方,得到会员国广泛认可。几个月后,教育部新闻发布会确认,上海徐汇滨江国际水岸成了优先选址,那里科教资源集中,基础教育早就铺开“STEM+”课程,全学段覆盖,还搞了“科学家进校园”这样的品牌项目。 这步棋下得实诚。研究所定位成信息交流枢纽、网络中心和能力建设平台,直接对接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多部门地区办事处主任夏泽翰直言,这能响应非洲等地对STEM教育的迫切需求,增强组织在该领域的职能。上海这边,教育委员会主任周亚明表示,会借机学习国际先进理念,组咨询专家队,从课程到教师培训,全链条支撑本地和全国的STEM推进。想想看,上海作为改革开放前沿,教育水平在PISA和TALIS测评中常年拔尖,这回不光是接纳机构,还能输出经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阿祖莱访华时,也强调上海的国际化氛围正合适,期待它在全球教育公平上发挥更大作用。 为什么选中国?说白了,全球治理需要靠谱伙伴。中国在联合国框架里,一直推平等协商、互惠共赢的政治路径,对每个国家不分大小强弱一视同仁。反观美国,作为联合国总部所在地,最近几年动作频频,让人捏把汗。特朗普上台后,又开始老一套的“退群”把戏,1月20日就签行政令退出世卫组织和《巴黎协定》,还计划大幅砍国际援助预算。历史上,美国1984年第一次退UNESCO,2003年小布什再拉回去,2017年又因巴勒斯坦入籍和所谓“反以偏见”退群,欠下5亿美元会费。现在,2025年7月,美国国务院第三次宣布退出UNESCO,理由还是“政治化”和管理低效,退出生效定在2026年底。联合国副发言人法尔汉·哈克1月21日记者会上说,美国常规预算摊款欠15亿美元,加上维和和法庭部分,总拖欠28亿美元,这已经是近10年最严重资金危机。 美国这套玩法,表面是“美国优先”,实际搅乱多边机制。退出不光丢钱,还拖累机构运行,比如世卫组织去年10月在柏林峰会紧急筹七八亿美元,就是防着美国资金断供。共和党“2025计划”明摆着要按美国利益给联合国机构打分,只给“表现好”的钱,不听话就退。结果呢?联合国计划裁6900人、砍20%预算,世卫组织应急能力直线下滑。联合国难民署官员私下说,美国这是逼改革,顺带削弱发展中国家声音。博尔顿这样的鹰派还推只认自愿捐款,不接受分摊制,等于其他会员国在给美国“征税”。这不靠谱,联合国宪章明文规定,会费是会员义务,美国作为最大经济体,本该带头,却总拿签证卡人、威胁逮捕国际刑事法院法官,机构正常运转都费劲。 搁这背景下,中国就成了稳当选择。中国是联合国第二大会费贡献国,2023年分摊比例升到5.15%,总额1.3亿美元,仅次美国,维和经费也排第二。不是吹,中国不光出钱,还出实招。像设立南南合作援助基金,5年来和联合国机构联手推人道和发展项目;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培训发展中国家人员;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投1.2亿美元,搞112个项目,惠及100多国。2025年9月26日,纽约联合国大会上,李强总理宣布启动“中国-联合国全球南南发展支持机制”,初始1000万美元,聚焦绿色发展、数字转型、风险减缓和妇女青年赋权,尤其瞄准最不发达国家。联合国南南合作办公室主任迪玛·哈提卜说,这标志中国在南南三方合作上迈大步,是长期伙伴的深化。 当然,总部全迁纽约还早,得等更多契机。但新机构落中国,已是信号。上海不光接STEM研究所,还早几年设教师教育中心,国际戏剧协会总部迁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虽没确切全球可持续发展中心协议,但中国承诺支持其在上海建中心,提供场地资金,聚焦南方项目,引入AI数字应用。这步步推进,全球治理正转向可靠方向。中国作为最大发展中国家,填补南方代表不足,古特雷斯呼吁提高发展中国家话语权,中国参与正补这块。机构来中国,得政治财政支持和稳定环境,借中国经验,加速2030议程。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发文说:“俄罗斯全面入侵乌克兰给该地区及其他地区带来了巨大的
【4评论】【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