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沦陷后,阎锡山以丢失重镇的罪名,想要除掉傅作义。关键时刻,卫立煌给蒋介石的一

绝世剑王 2025-09-30 20:26:02

太原沦陷后,阎锡山以丢失重镇的罪名,想要除掉傅作义。关键时刻,卫立煌给蒋介石的一封电报,救了傅作义。 1937年秋,日军突破雁门关防线后,气势汹汹的向太原杀来。 此时的阎锡山,心里打着自己的小算盘:既要摆出坚决守卫太原的姿态来聚拢士气,又要保存晋绥军的残余主力,毕竟,在之前的作战中,晋绥军的伤亡实在是不小。 阎锡山主持召开军事会议,提出了 “保卫太原,倚城野战” 的作战计划,但当他询问谁愿意主动担任守城总指挥时,在场的将领们却都沉默不语。所有人都清楚,这无疑是一个烫手的山芋,一旦接手,很可能会成为战败后的 “背锅人”。 这时,傅作义主动站了出来。阎锡山大喜过望,当即委任傅作义为太原城防司令。傅作义手头的兵力,主要是他的基本部队35军,但该军此前损耗很大,未得到休整和补充,而进攻太原的日军有两个师团,守军兵力、火力都明显处于劣势。 11月6 日,太原保卫战正式拉开帷幕。守军浴血奋战,与日军反复争夺阵地。8日中午,日军在坦克的掩护下冲破城墙,缺口处的守军一个营死战不退,自营长以下二百多人全部战死。 随着大批日军入城,太原保卫战进入最后关头,傅作义亲自带着卫队,与入城的日军展开巷战。耐人寻味的是,明知太原危急,可阎锡山就是不同意傅作义率部突围。 就在这危急关头,老蒋直接以军委会的名义,发来 “可根据实际情况撤退” 的电报指令。有了老蒋这个指令,傅作义当即下达了突围命令。 太原沦陷的消息传到临汾后,阎锡山不仅没有去电宽慰傅作义,反而做出了“勃然大怒”的姿态。在阎锡山看来,傅作义丢失太原,正好给了清除异己的好机会。 傅作义原本是阎锡山手下的大将,晋绥军“十三太保”中最具军事才能得一人。中原大战后,老蒋在张学良的推荐下,委任傅作义为绥远省主席兼35军军长。 绥远省主席这个职务,给了傅作义施展自己抱负的空间。他在当地兴修水利工程、发展农业,很快就赢得了各界的广泛赞誉。 随着傅作义的名义越来越大,这让阎锡山心里既嫉妒又忌惮。而且,傅作义的35军,战斗力日强,而且有脱离控制、独自发展的趋势。 在这次太原保卫战中,阎锡山的部署可以说是 “用心良苦”。他故意不给傅作义增派援军,甚至还暗中撤走了原本答应配属给傅作义的一个师,让傅作义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如今太原失守,阎锡山立刻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到傅作义身上,对外宣称要 “按照军法进行处置”,实际上是想借着 “丢失重镇” 的罪名,除掉这个对自己构成潜在威胁的强劲对手。 就在傅作义忙着收拢残余部队、处境十分狼狈的时候,阎锡山的秘密命令已经悄悄发出。他一方面散布 “傅作义作战不力,导致太原沦陷” 的传言,另一方面暗中调动部队,准备将傅作义及其残余部队包围后解除武装。 当时傅作义的35军,仅剩数千人,根本难以应对阎锡山的行动。 就在这时,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卫立煌站了出来,这位由老蒋派来山西协助作战的“中央军将领”, 早就对阎锡山的小动作感到非常不满。 在撤离太原时,卫立煌就曾提醒傅作义,要小心阎锡山。如今看到阎锡山要对傅作义下毒手,卫立煌当即决定出手相助。 卫立煌写了一封紧急电报,直接发给了老蒋。在电报中,他详细地陈述了太原保卫战的真实情况:傅作义以35军残部,坚守太原三天,共歼灭日军几千人,已经尽到了职责;太原最终失守,并不是傅作义指挥失误造成的,因为在没有任何援军的情况下,最后只能突围。 此外,卫立煌还在电报中指出,傅作义在绥远地区经营多年,如果此时贸然处置他,恐怕会引起绥远地区局势的动荡,不利于后续的作战部署。 这封电报可以说是一针见血,正好说到了老蒋的心坎里。老蒋一向擅长利用地方军阀之间的矛盾来进行分化和制衡,傅作义被他看作是牵制阎锡山的重要力量。1931 年任命傅作义为绥远省主席,正是老蒋为了削弱晋军实力而布下的一步棋。 此时,阎锡山想借刀杀人、清除异己,老蒋自然不会让他的计划成功。 收到卫立煌的电报后,老蒋任命傅作义为北路军总司令,让他前往晋西北收容残余部队、进行整顿和训练。 阎锡山看到老蒋已经表明了态度,只好不甘心地放弃了原来的计划。傅作义死里逃生后,对卫立煌充满了感激之情,同时也对阎锡山彻底失望,这也为他后来脱离晋军、独立发展埋下了伏笔。

0 阅读:48

猜你喜欢

绝世剑王

绝世剑王

绝世剑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