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怪不得地主老财一定要得到“白毛女”,这是年近40岁的“白毛女”原型罗昌秀的真实照片,就算放到现在来看,依然是个十足的美女。 (信息来源:人民文摘——三代“白毛女”的生活故事) 照片里的她依旧难掩出众容颜。 眉眼藏着灵气,轮廓在岁月打磨下更显分明,十几年的风霜没带走那份独特的气质。 任谁看了都能猜到,年轻时的罗昌秀定是乡间最惹眼的姑娘。 可偏偏是这份美貌,在那个年代里,成了将她拖入苦难深渊的枷锁。 罗昌秀生在四川宜宾一个普通的农家,土坯房、薄田亩,一家人靠着租种地主的地过活。 他们一家人日子过得紧巴巴,逢年过节才能吃上顿白面,可父母疼她,弟弟妹妹跟她亲近,生活倒也有几分安稳。 这份安稳在她 20 岁那年碎得彻底,当地恶霸地主罗锡联不知从哪儿见了她,一眼就被她的模样勾住了魂,隔天就派人带着厚礼上门,要娶她做妾。 罗昌秀又怕又气,攥着衣角躲在父母身后摇头,父母也硬着头皮回绝了。 这下可惹恼了罗锡联,他先是把租子涨了一倍,又拿着伪造的欠条找上门,说罗家欠了他一大笔钱。 本就拮据的家瞬间被压垮,罗锡联却还不甘心,派打手把罗昌秀的父亲打得卧床不起,放话要是不把人交出来,就拆了罗家的房子。 看着躺在床上呻吟的父亲,望着吓得直哭的弟妹,罗昌秀知道不能再连累家人。 1937 年的一个深夜,趁着月色,她在弟弟的护送下逃进了村后的断头山,这一躲,就是 17 年。 刚进深山的日子,罗昌秀每天都在恐惧中度过。 除了恶劣的环境,她还要提防山里的野兽,日复一日的孤独和苦熬,让她的头发慢慢变灰、变白,最后满头青丝全成了雪白色。 山下的村民偶尔在山里看到她的身影,远远望去,一个白发人影在树林里晃,都以为是 “白毛仙姑”,没人敢靠近,她就这么在深山里,成了连鸟兽都比她更自在的孤魂。 后来,罗昌秀的故事渐渐传开,人们总会想起歌剧《白毛女》里的喜儿。 喜儿也是因为父亲还不起地主的债,被抢去折磨,最后逃进深山变成长发白毛的 “仙姑”,直到八路军来了才重见天日。 虽说有人查证过,罗昌秀并不是《白毛女》的直接原型,但她们的遭遇太像了。 歌剧里唱 “人家的闺女有花戴,爹爹钱少不能买,扯上了二尺红头绳,给我喜儿扎起来”,那点朴素的幸福,多像罗昌秀小时候的生活。 而喜儿喊出的 “我不死,我要活”,更像是罗昌秀在深山里无数个夜晚,攥着拳头对自己说的话,不管多苦,都要活着,总能等到天亮。 1956 年,当地政府组织人去山里普查,有人在断头山的山洞里发现了罗昌秀。 当时的她,穿着破烂的布条,满头白发乱糟糟地披在肩上,看到人的时候,眼神里满是警惕。 工作人员慢慢靠近,递过去馒头和水,跟她说话,她才渐渐放下戒备。 被接下山的时候,罗昌秀看着村里的房子、路上的行人,还有身上干净的衣服,眼圈都红了。 政府给她安排了住处,找医生给她看病,乡亲们也常来给她送吃的、送衣服。 慢慢的,她的脸色好了起来,也敢跟人说话了,脸上开始有了笑容。 那个在深山里挣扎的 “白毛人”,终于不用再怕天黑、怕挨饿,终于有称得上 “家” 的地方。 日子一天天过,知道罗昌秀故事的人越来越多,有人来看她,也有人给她拍照。 那张年近 40 岁的照片,就是那时候拍的。 照片里的她,脸上虽然有了皱纹,但眼神平静又温和,看着镜头的时候,嘴角还带着一点浅浅的笑意。 2002 年 12 月,罗昌秀在睡梦中走了,享年 75 岁,她终于走完了这一辈子的苦,安安稳稳地闭上了眼睛。 而《白毛女》这部戏,因为有了罗昌秀这样真实的故事做注脚,变得更让人动容。 从 1945 年在延安第一次演出,台下的战士和老百姓看得热泪盈眶,到后来改成芭蕾舞剧、拍成电影,喜儿的形象走进了千家万户。 一代又一代的演员演着喜儿,从老一辈到第四代、第五代,就算过了这么多年,舞台上那个穿着破衣裳、顶着白发的 “白毛女”,依然能让观众跟着揪心、跟着感动。 罗昌秀的故事,就像藏在这部戏背后的一束光,让大家知道,戏里的苦,是真的有人吃过;戏里的希望,也是真的有人等过。 现在再看罗昌秀的照片,没人会只盯着她的美貌看了,大家看到的,是一个女人在苦难里没低头的韧劲,是黑暗里也没熄灭的希望。 这份从苦里熬出来的光,比任何容貌都更动人,也该被永远记在心里。
[太阳]怪不得地主老财一定要得到“白毛女”,这是年近40岁的“白毛女”原型罗昌秀
韫晓生
2025-09-30 18:48:58
0
阅读: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