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阔成评书《三国演义》好听,也耐听。

我等月亮也等你 2025-09-30 17:27:45

​四大奇书也好,四大名著也罢,《三国演义》应当是五部书中最适合评书形式,且在当代来说的。但难度也相当大。 ​一是有历史打底,而小说又是经典名著,即便抛开历史不理,按小说来,终归有所约束。发挥太过,人家亮出原著斥你胡说;全照着说,听众又责你背书。 ​再是人物忒多。常出场或单出场一次的还好,怕只怕那些就出场两次却间隔很长的,头一次印象不深,再登场已是百年身。就像一些长者,见面说:「还记得我吗?你小时候我还抱过你呢。」心想谁啊这是?所以既不能记混人名,还得简要交代前文。 ​袁阔成先生说的《三国演义》,梁子基本上遵循原著,只是详说与扩充。这就不易与读者结梁子。此外,将原著较玄虚的情节尽量合理化,以及以今之医学知识解释彼时的病症。言及地名,还常附加一句,就是现在的哪哪云云。足见下了功夫,不是看一遍小说张口就说的。 ​书中每有用典处,袁先生总会解说是怎么一档子事,听得清楚,讲得明白,还不占过多篇幅。必要的原文,怹会照念并简译,无关紧要者则直述,且言语颇俏皮。 ​犹记得有一段,道刘备心说我哪打得过他呀?干脆我败吧!他就一直往北边跑,败北败北的嘛,大概横是从这留的。这类话佐料,恰亦适度。多了变味,不加乏味。 ​还不忘代入大众,在节骨眼上问一句。例如说到诸葛亮回去了,加问一句:诸葛亮真回去了?答:啊,可不真回去了。拢神并暗示留意下文。包括摹拟军士私语,说的都是些实在话,与主帅所想形成对比。 ​袁先生口风干净,绘声绘色,不疾不徐,既非「一道汤」、一个音调到底,也不一惊一乍。初听第一回,督邮与各人声音之不同,犹闭目听剧,未见人而知其声,关键都是人讲话。真见过有为区分角色,一阵零度一阵一百度的,活似鬼上身,齁吓人! ​当讲至主要角色亡故时,往往用一回品评,回顾其一生之主要事迹,真正领会:看《三国》掉眼泪,替古人担忧。 ​那么说,全无可挑剔吗?如魏武帝说成汉武帝、司马炎说成司马懿,这类一两句话间的口误,是人总难免,硬挑无甚意义。第三一九回,魏延冲在前,说「魏延首当其冲」,是用错了成语。《出师表》读错了好些个字。情节方面的,二释于禁,先是吕蒙破荆州即释于禁,后刘备伐吴,孙权欲联魏,复释之,显然是记混了,提前多释放了一次。说张郃与魏延是老搭档,曾共佐刘表,同样是记混,文聘含冤,有苦难言!不过,总体上,瑕不掩瑜。 ​袁阔成先生说的《三国演义》,好听,也耐听。

0 阅读:0
我等月亮也等你

我等月亮也等你

此人太过于神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