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开始停止进口俄罗斯石油,中国也有动作,俄罗斯的腰包紧张了。特朗普的威胁生效了

睡觉的青岛 2025-09-30 16:59:16

印度开始停止进口俄罗斯石油,中国也有动作,俄罗斯的腰包紧张了。特朗普的威胁生效了?莫迪开始逐步“淘汰”俄罗斯石油,合作对象令人意想不到,中国成为普京最后的希望? 特朗普的威胁还真在印度身上看到了点效果,不过这效果更像是美国拿着关税大棒砸在了印度的贸易软肋上,而不是单纯靠几句狠话就镇住了场子。 2025年1月那波制裁确实够狠,美国直接把183艘俄罗斯影子舰队油轮拉进黑名单,还把能源支付的美元结算渠道给掐了,这一下等于给买俄油的国家套上了成本枷锁——油轮被制裁后保险费涨了30%,运费凭空多了15%,之前靠俄油折扣省的钱,转眼就被这些额外支出吞了大半。 印度之前可是把俄油当成香饽饽,2024年每天要进200多万桶,占了总进口的近四成,一年下来单是折扣就省了170亿美元,私营巨头信实工业的炼厂甚至有一半原油都来自俄罗斯。但特朗普政府8月一加码就不一样了,直接对印度200亿美元的纺织、制药商品加征25%关税,这可是印度出口的重头戏。 扛不住压力的印度企业开始集体转向,巴拉特石油3月就停了俄油订单,信实工业到8月把俄油占比从50%砍到35%,转头去买美国得克萨斯盆地和尼日利亚的原油。印度石油部早早就成立了跨部门小组找替代来源,非洲的份额从10%提到18%,美国原油进口直接涨了25%,到9月时印度进口俄油的占比已经跌到16.8%,每天只剩120万桶,和之前的峰值比简直是腰斩。 有意思的是印度还想找补,跑去求美国允许进口伊朗和委内瑞拉石油来填缺口,可惜这俩的供应本身就不稳定,等于把自己架在了更被动的位置。 印度的转向说白了就是短视的利益权衡,之前盯着折扣猛冲,被制裁和关税夹击后又赶紧掉头,完全没考虑能源供应的长期稳定。就像私营企业Nayara Energy,本来还想靠着俄罗斯股东撑撑场面,结果油轮被制裁锁死后只能转道新加坡买转口油,成本一下多了12%,最后只能把订单砍了30%。 更折腾的是印度全靠海运进口石油,没有陆上管道缓冲,油轮在孟买外海滞留几周都是常事,这种供应链的脆弱性,在美国的压力下被无限放大,只能乖乖在贸易谈判里把能源采购当成筹码,9月初和美国达成谅解换来了关税暂缓,这波操作把“实用主义”玩得明明白白。 但中国的路子跟印度完全不是一回事,从一开始就没把俄油合作当成短期的便宜买卖,而是早早就铺好了长远的路。2024年中国进口俄油1.08亿吨,占总量的五分之一,这个份额看着稳,背后是实打实的机制保障。2025年6月中俄直接敲定能源贸易全面用人民币结算,等于绕开了美元制裁的陷阱,美国想靠切断结算渠道施压,最后发现根本碰不到中俄交易的根基。 外交部7月直接亮明态度“俄石油中国照买不误”,这话可不是空喊,9月普京刚访华,中俄就签了新协议,每年通过哈萨克斯坦管道多送250万吨石油,把之前1020万吨的基数提到了1250万吨,还写明能延续到2034年。 为了运这新增的油,双方连技术细节都算好了,哈萨克斯坦要加泵站、加流动改进剂,俄石油管道公司提前提交扩容方案,从头到尾都是按长期合作的节奏推进。 俄罗斯的腰包确实越来越紧,这可不是单靠美国制裁,乌克兰对炼油厂的袭击更是雪上加霜。8月以来27次袭击瘫痪了8000万吨炼油产能,占全国的32%,每天少了110万桶的炼油能力,逼得俄罗斯只能禁汽油出口,国内油价涨了50%,民用和军用燃料都告急。 能源收入跟着断崖式下跌,1到8月油气收入同比降了20.5%,还不到800亿美元,8月单月收入跌了6.4%,9月预计还要再降3%,同比得锐减23%。这种时候中国的稳定采购就成了关键,虽然8月俄油进口量环比有波动,但中国整体原油进口涨了近5%,等于用其他来源补了缺口,没让俄油份额掉下去。 更重要的是新增的250万吨协议,看似不算巨量,但分摊到全年每月20多万吨,刚好能帮俄罗斯稳住一部分现金流,加上人民币结算避开了汇率损失,这比印度那种时断时续的采购靠谱多了。 现在看俄罗斯的能源出口基本靠中国托底,之前依赖的印度市场缩水大半,欧洲那边早断了念想,中东又在跟美国眉来眼去,也就中国能拿出长期协议和稳定需求。美国本想靠制裁把俄罗斯能源困死,没料到中国早备好了替代结算方式和运输渠道,反而让中俄合作更紧密了。

0 阅读:80

猜你喜欢

睡觉的青岛

睡觉的青岛

自有星光璀璨,不惧夜色茫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