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35A真的非常的离谱!明明挂着 “双中推中型机” 的名头,却硬生生干出了重型机的活儿 —— 机腹弹仓能塞六枚霹雳 - 15,内油直奔 10 吨去,载弹量和作战半径甚至超过了美国的 F-22 。 歼35A这种"名不副实"的设计背后,其实藏着中国航空工业的巧思。从技术参数来看,歼35A采用两台涡扇-19发动机,单台推力达到10.5吨,总推力超过20吨,比F-35的F135发动机还要强劲。这种动力配置让它既能保持中型机的灵活性,又能获得接近重型机的推重比,实现了"小身材大能量"的奇迹。 更让人惊讶的是它的载弹能力。传统中型机通常只能挂载4-6吨弹药,而歼35A的机腹弹仓却能塞下6枚霹雳-15远程导弹,加上外挂点最大载弹量可达8吨,这已经超过了F-22的载弹量。它的作战半径更是达到1350公里,比F-22的800公里多出近一倍。这种"超规格"的性能表现,完全打破了人们对中型机的传统认知。 为什么歼35A要这样设计?这得从现代空战的需求说起。随着隐身技术的普及,战机越来越依赖内置弹仓来保持隐身性能。但内置弹仓空间有限,中型机通常只能携带少量弹药。 歼35A通过优化弹仓布局和导弹尺寸,硬是在中型机框架内塞进了重型机的火力。同时,它采用先进的燃油管理系统,内油量达到10吨,配合双中推发动机的高效燃油消耗率,实现了超长航程。这种设计既满足了隐身需求,又保证了作战效能,可谓一举两得。 从战略角度看,歼35A的这种设计体现了中国航空工业"以小博大"的智慧。它用中型机的成本获得了接近重型机的性能,大幅降低了采购和维护费用。同时,双中推发动机的设计提高了安全性,特别适合舰载机使用。相比F-22的单大推设计,歼35A即使一台发动机故障也能安全返航,这种冗余设计在实战中至关重要。 歼35A的成功并非偶然,它代表了中国航空工业从"跟跑"到"并跑"甚至"领跑"的转变。通过借鉴歼-20等重型机的技术,结合自身在隐身材料和气动设计上的突破,沈飞公司打造出了这款"名中型实重型"的跨代战机。它的出现不仅填补了中国空军中型隐身战斗机的空白,更以独特的性能优势对F-22形成了有效制衡。 未来,随着涡扇-19发动机的进一步改进和隐身材料的升级,歼35A的性能还有提升空间。它可能会发展出更多衍生型号,成为航母舰载机和空军主力战机的双重选择。这种"一机多型"的设计思路,正是中国航空工业"少花钱多办事"理念的完美体现。歼35A用事实证明:在航空领域,有时候"名头"并不重要,实实在在的性能才是硬道理。
🐼有人说这次阅兵中我们的轰炸机轰6N不够惊艳,没有看到我们期待已久的轰20
【3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