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省略中国?联合国要“搬家”,最新迁址决定,古特雷斯正式敲定,惊动了国际? 近来总有传言说联合国要“搬家”了,这引起了人们的热烈讨论,讨论的焦点在于:联合国为什么会“搬家”?还有新的地址选在了哪里? 先说联合国为什么会考虑“搬家”,这事不是空穴来风,根子其实早就扎在纽约总部的一堆麻烦里了。 最实在的麻烦就是没钱——到2025年,美国欠联合国的常规预算加维和经费,一共攒了28亿美元,这数字占了所有国家欠款的75%还多。 钱一不够,联合国只能“勒紧裤腰带”:裁了3000个员工,还砍了7亿美元的年度预算,这钱差不多是总预算的五分之一。 而且缺钱的影响早就不止是办公层面了,比如帮巴勒斯坦难民的近东救济工程处,现在连最基本的吃的、药都供不上;儿童基金会在非洲的疫苗接种项目也快停了,上百万孩子的健康都悬在那儿。 更讽刺的是,《联合国宪章》明明写着“欠会费超两年就没投票权”,可美国总有办法——每次补一点欠款,就把投票权保住了。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它还借着补欠款的由头,把自己要交的会费比例从25%降到22%,这种“只许州官放火”的操作,让越来越多国家心里不舒服。 比缺钱更伤筋动骨的是政治干预,美国把“东道主”这个身份当成了拿捏人的筹码,最常用的招就是卡签证。 2019年开联合国大会的时候,美国直接不给10个俄罗斯代表团的人发签证,气得俄外长拉夫罗夫直接说“纽约当总部到底合不合适”。 这种事不是第一次:2022年伊朗代表团因为签证晚了没赶上会议,2024年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哥伦比亚总统佩特罗都被卡过签证,佩特罗更惨,就因为参加了支持巴勒斯坦的活动,签证直接被吊销了。 其实早有先例,1988年美国不给阿拉法特发签证,联合国大会只能临时挪到日内瓦开,现在签证都成美国施压的工具了,大家对总部“中立”这事儿,早就没那么信任了。 这边“搬家”的传言还没停,那边已经有国家主动凑上来想接盘了。 俄罗斯是最积极的,2025年6月开未来2050论坛的时候,拉夫罗夫直接把索契摆出来当备选地址,还翻旧账说“当年雅尔塔会议,斯大林本来就提议过索契,后来是迁就罗斯福才让的步”。 他的算盘打得挺精:索契有2014年冬奥会留下的场馆、酒店和会议中心,这些东西能直接拿来当办公和住宿的地方,省了一大笔新建的钱。 日本的打法更灵活,东京都的老大小池百合子,以地方政府的名义递了申请,说东京治安好、基建也靠谱,还有联合国大学这种现成的机构,现在日元贬值了,生活成本也降了不少。 可日本网友看得门儿清,直接怼回去:“咱们连老龄化都解决不了,哪来的钱接盘办公大楼和安保啊?” 中国没直接去抢总部的位置,但联合国的活儿已经在悄悄往东边挪了。 2025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国际STEM教育研究所落在了上海,这可是除了欧美之外,第一个全球性的一类中心;紧接着全球可持续发展中心也扎到上海了,就是想借鉴中国在绿色转型、数字经济这些方面的经验。 这背后是真金白银的投入:中国现在交的会费占比15.25%,每年4.8亿美元一分不差按时交,15年里会费涨了6倍,国际社会都看得到这份稳定。 其实非洲的内罗毕已经先走一步了,联合国正把采购、行政这些活儿迁到那儿,试搞“总部多中心化”——要知道内罗毕的运营成本才是纽约的1/3,而且早就有环境规划署的基础,性价比比纽约高多了。 不过话说回来,古特雷斯对“搬家”这事一直没给准话,只说“收到好几个国家想合作的意思”,其实背后全是实实在在的门槛。 按规矩,要迁地址得193个成员国里三分之二同意,也就是至少129票,美国跟它的盟友们只要反对,这事儿就办不成;而且《联合国总部协定》里还藏着个暗规则——得安理会五常都同意才行。 但明眼人都能看出变化,联合国其实已经在“悄悄搬家”了:除了内罗毕,吉隆坡这些亚洲城市也在接活儿,这种分散着来的办法,既能少依赖纽约,又不用直接跟美国对着干,算是个折中方案。 这些动静说到底,就是国际上谁说话管用的格局在变。以前联合国里西方说了算,现在会费前十的国家里,亚洲占了三个,中国、印度这些新兴经济体的话语权越来越重;俄罗斯还在推动安理会扩容,支持印度、巴西加入,就是想打破原来的平衡。 美国欠会费、卡签证的操作,反而让更多国家想着找替代方案,纽约总部的核心地位短期内动不了,但活儿往别处挪已经是定局了。所以说,那些“联合国要搬家”的传言,不过是多极世界对单极霸权的一次公开“吐槽”罢了。
直接省略中国?联合国要“搬家”,最新迁址决定,古特雷斯正式敲定,惊动了国际?
朝史暮今天下事
2025-09-30 12:51:1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