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云]特朗普对药品增加关税,中印合作撬动全球医药格局,美国药企或被挤出中国市场,全球医药版图加速重构。 美国要对进口药品征 100% 关税,而与此同时,中国却悄然将印度部分药品的进口关税调降至 0%。这两件事放在一起看,真像是一出国际博弈中的精心配戏。 2025 年 9 月底,特朗普在其社交平台发文宣布:从10月1日起,对所有“品牌药”或“专利药”进口实施 100% 关税(即进口税翻一倍),除非这家药企在美国境内正在建设(已动工或在建)生产设施。 这个政策的核心,是迫使跨国药企把生产线搬回美国,用“关税大棒 + 本土制造”手段扭转过去几十年生产全球化的格局。特朗普这一招一出,市场震动很大。 不过,白宫后来又澄清:仿制药(generic drugs)不在这波 100% 关税打击之列。同时,美国与欧盟、日本此前在贸易协议里有条款:对某些国家的药品进口税不会超过 15%。 其实,中国在 2018 年就曾将“28 项进口药”关税调至零,范围内还包括一些抗癌药。那时的原因之一是:减轻国内患者用药负担、扩大引进优质药品。 最近的新闻也说,今年 5 月,中国 已经宣布取消多达 28 项进口药物的关税,尤其是真正“有实际进口”的抗癌药之类。JFDaily 在这个语境里,印度仿制药有机会“借道”进入中国市场。 但在医药领域的开放态度或许代表一种“分区合作”——在对美国这个第三方的博弈中,中印有可能在某些领域形成暂时利益联盟。 比方讲,中国可能不会在电器、钢铁等领域给印度大开绿灯;但在医药这一涉及公共健康与产业链安全的领域,给印度松绑可能被视作一种“有利布局”。 药品不能像一般商品那样“通关就走”。进口药必须符合中国药监、质量标准、注册审批、临床数据等复杂流程。即便税率降到 0%,若审批卡住、注册复杂、临床要求严,很多印度药未必能大规模进入。 再者,仿制药与专利药有差别:印度以仿制药为主,那些专利受限、数据壁垒高的品种未必能轻松进入。 中国消费者、医生乃至医保采购中,对品牌、供应链、信任有很高要求。印度仿制药要快速打开市场,还得做很多品牌、信誉、渠道支持工作。这不是纯关税问题,还涉及营销、认证、医院渠道、后勤等。 此外,中国会不会出于本土产业保护,在未来某些领域设立配额、地方保护、优先国产选择等机制? 美国被“挤出”可能不会坐视不管。若中国对印度药品敞开,而美国药企在中国市场受损,美国可能用外交、贸易谈判、制裁、知识产权诉讼等方式反击。 此外,美国与其他国家(如欧盟、日本)有贸易协定,它们可能也会施压美国或中国,从而加入这场博弈。 若印度药企进入后占据太高市场份额,中国可能觉得“伤害”国内医药产业乃至医保体系平衡;于是可能适时收紧或把门槛制度化。 总体来看,这是一场胜算较高但风险不小的博弈。中国没有硬碰硬,而是用“制度张弛”在国际棋盘上走子。这一招若成功,不仅仅是医药市场的再分配,更可能是国际医药治理格局的调整。 中国把印度药品关税从高位下调,是在这个全球医药格局动荡期里一个很重要的动作。这不仅是经济政策,更是国际博弈中的信号。美国提出对进口品牌药征 100% 关税的举措,似乎是在收紧优先权;而中国对印度药品敞开一条道路,则是用“开放”在另一条战线上对冲美国。 未来谁能笑到最后,既要看政策走向,也要看印度药企、国际标准、市场接受、美国反制等多个变量。但可以肯定的是,一旦这条“关税之窗”真正打开,它可能改变未来几年全球医药版图的方向。咱们接下来要盯着两个动向:美国如何反制?中国这条策略能坚持多久? 在全球格局动荡的时代,开放与合作仍是推动医药公平与进步的重要力量。希望各国在竞争中,也能保住健康、让患者真正受益。 (主要信源:新浪财经——美国药品新关税不包括印度仿制药美药品新关税不适用签贸易协定国家)
稀土成了中美关系里解不开的死结,中国如果不放开稀土出口,美国就能随时推翻任何之前
【1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