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乌军女兵,在接受乌克兰电视台采访,被问到前线当下更缺人,还是更缺无人机时,她

百日依山尽 2025-09-30 11:30:35

一名乌军女兵,在接受乌克兰电视台采访,被问到前线当下更缺人,还是更缺无人机时,她表示,前线最缺的是人,如今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缺不缺人的事儿,而是人快打光了。 这句直白的表述,撕开了战场人力短缺的现实。2025 年 9 月,俄乌冲突进入第四个年头,战线的僵持让兵力消耗成为持续的压力源。乌克兰军队总司令瑟尔斯基曾公开说明,每月需要征召 3 万名士兵,才能维持有效的抵抗态势。这个数字背后,是双方持续拉锯造成的损耗,也折射出兵力补充的迫切性。 女兵在战场的角色转变成为直观的信号。2022 年时,乌军女性占比尚不足 5%,且多集中在医疗、通讯等后勤岗位。到 2025 年中期,这一比例已突破 10%,人数达到 10 万,其中 5500 人直接参与一线交火。 她们的身影出现在狙击手阵地、无人机操作岗等从前鲜少涉足的领域,不少人战前从事教师、文职等普通职业,缺乏专业军事训练便被投入战场。这种变化并非主动选择,而是适龄男性伤亡率攀升后的必然结果,乌克兰总兵力账面显示百万规模,实际能参与作战的部队仅 50 万。 为填补人力缺口,征兵政策不断调整。2024 年 4 月,乌克兰议会通过法案,将征兵年龄下限从 27 岁降至 25 岁,直接扩大了潜在兵员范围。2025 年 7 月,新的法案更进一步,允许 60 岁以上公民签署合同加入军队,泽连斯基在 7 月 29 日签字使法律生效。 征兵办开始接触老年群体,部分通过体检的老人被分配到后勤或守卫岗位,也有不少人最终被派往前线。除了扩大年龄范围,政府还推出经济激励措施,签订合同的士兵可获得约 100 万格里夫纳的奖励,每月还有不低于 12 万格里夫纳的战斗奖金。 即便如此,兵员补充仍面临诸多阻碍。联合国数据显示,乌克兰人口从战前的四千三百万降至三千七百万,大量人口以难民身份外流,其中不乏适役男性。 国内则出现逃避兵役的现象,征兵人员需要在街头、地铁、健身房等场所检查身份证,甚至引发民众不满,部分地区的征兵办公室遭遇爆炸袭击或工作人员被袭事件。更棘手的是征兵系统中的腐败问题,有官员收受钱财为他人开具免服兵役的假证明,进一步削弱了兵员征召的效率。 外籍雇佣兵的大量涌入,从侧面印证了本土兵源的枯竭。2022 年开战初期,乌军外籍部队规模不足两千人,到 2025 年已暴涨至约 1.6 万,波兰籍士兵数量突破四位数,法、美籍人员各有数百人,英国、加拿大等国的面孔也频繁出现。 这些外籍人员大多接受 7 至 14 天的速成训练,便被投入顿涅茨克等战况激烈的区域。他们的加入得益于基辅开出的优厚条件:月薪 2000 至 3000 美元,外加战后移民福利,招募信息通过社交媒体在全球传播。 人力短缺的背后,是更深层的人口结构危机。战争导致超百万乌克兰妇女儿童流离失所,生育率降至每妇女一孩以下。年轻人或死或伤或外流,劳动力人口持续减少,即便冲突结束,人口恢复也需要漫长时间。俄罗斯则凭借 1.46 亿的人口基数,每月能稳定补充 5 至 6 万兵员,双方在人力储备上的差距逐渐显现。 女兵的话语没有修饰,却道出了战场最核心的困境。武器装备的援助能解一时之需,但持续的抵抗终究要依赖人的支撑。这场消耗战中,人力的损耗比装备的损失更难弥补,而和平谈判或许才是避免更大损耗的出路。 

0 阅读:0
百日依山尽

百日依山尽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