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0月1日起,中国将新增一种专门给外国青年科技人才的K字签证。 哪怕

凹脸的三体人 2025-09-30 11:05:08

从 10 月 1 日起,中国将新增一种专门给外国青年科技人才的K 字签证。 哪怕现在全世界都在谈人才流动,直接针对STEM领域年轻人专设一个通道,这个动作还是挺有意思的。毕竟你回头看看2023年以前,不论是德国那种蓝卡,还是新加坡的科技通道,都是要一堆公司流程和证明材料,很多人都在社交平台上抱怨“手续太繁琐”“周期拉得太长”。国内原本那种挂靠公司、等单位邀请函的路子,其实很多海外年轻人根本插不上队,光是准备材料这一关就让一批人望而却步。 但这回K签证的规则倒挺清晰,学历和经历卡得严,名校背景、科研或教学经历全得是真刀真枪——不是那种随便混个“海外学历”就能进来的。记得今年5月有个印度科技论坛上就专门讨论过中国K签证,现场不少人关心审核细节,比如怎么认定“名牌大学”,是不是只看QS或者THE排名。国内教育部后来公开回应,说会参考全球五大权威榜单,同时引入第三方学历认证,过程里还会有“实人被调”。外媒像《Nature》和《Science》都提过这事,说中国“设门槛更像是在圈定优质赛道,不是简单地追求数量”。 有意思的是,K签证虽然表面上开放,但其实对创业、联合研发和高端教学三类场景给了最大灵活度。比如南京紫金山实验室、深圳前海科创园都在论坛上表态,说已经开始筹备配套的孵化空间。甚至有专门的投资对接会,主打中外青年项目路演,带点“全球同台竞技”的味道。你要是查查今年7月的新政策问答,官方反复提“不会对本土就业形成直接压力”,这句话其实很微妙——一方面把政策定位说得很正面,另一方面等于默认了市场上关于“抢饭碗”的争议还挺大。 要说争议最大的大概还是“假学历”“假履历”的问题,特别是印度工程师在海外市场的名声本来就两极分化。像前阵子Reddit和Hacker News上都有热贴,说“光是严审学历能不能真的筛掉水货?”有网友搬出美国H1B审核的历史案例,说只要流程设计够细,查得够严,假材料反而进不来;但也有人担心“只要有利益驱动,总有人会想办法钻空子”。不过国内几个负责K签证的窗口已经明确回应过,背景核查要多部门交叉,还会直接与国外高校和实验室对接信息,这种审核强度,普通人很难靠包装简历蒙混。 而K签证的投放,其实更多是面向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清洁能源这些特定产业带的高增长需求。去年3月,工信部还在一份对外说明里提到,要“补足新质生产力的人才缺口”,这种说法在最近几次政策宣讲会上又被反复提及。你看,核心其实不在于“引进多少人”,而在于是不是能直接补到短板位置。所以如果你恰好在做留学、招聘、创业投资这些行业,估计最近都已经被客户问爆了吧?欢迎大家聊聊自己的实际体验,或者有啥新发现也可以分享一下。

0 阅读:50

评论列表

花间老树

花间老树

3
2025-09-30 15:36

国家必须吸取他国家教训,迅速调整留学及人才签证政策,更要建立来华留学生黑名单制,对宗教输入、虚假学历、颠覆中华民族传统价值、滥交的垃圾素质外国留学生,要采取果断措施,人人喊打。 同时要极大提高来华留学生的资金保障及无宗教信前设,宁缺毋滥。 要大比例接纳富裕、优秀的有中华文明仮依倾向的女性留学生。假以时日,中国年轻一代风气价值观必定走上欣荣正向之路,更可大比例容纳世界优秀女性青年融入中国、生活奉献于中国,故此,中华民族才有崛起希望。

Jesse3

Jesse3

1
2025-09-30 15:30

有毛用,除了非洲人给免签都不来

凹脸的三体人

凹脸的三体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