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船东舍弃日韩,选择中国,80天造出万吨油轮!中国拿下全球74%订单 在国际航运业的激烈竞争中,一艘由意大利Grimaldi集团订制的万吨级油轮,仅用八十天便在中国船厂完成建造并交付使用。 这一建造速度刷新了行业纪录,也让国际船东的目光聚焦于中国造船业。 2024年,中国造船企业拿下了全球74.1%的新船订单。 这一市场份额的跃升式增长,宛如一记重锤,宣告着全球造船业格局已然经历了根本性的变革,往昔格局不再,新的态势正崭露头角。 曾经依靠技术优势领先的日本和韩国造船企业,如今面对中国造船业的强势崛起,不得不重新调整自己的市场定位与发展战略。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以载重吨计分别占全球总量的55.7%、74.1%和63.1%。 这三项关键指标的全面领先,印证了中国造船业在全球范围内难以撼动的竞争优势。 意大利Grimaldi集团这个选择很有代表性。 这家成立于1947年的家族企业,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跨国物流集团之一。 这家公司的老大Emanuele Grimaldi说了,他们准备花45亿美元造新船,这些造船的活儿主要都让中国的造船厂来干了。 从2022年开始,Grimaldi集团先后在中国船舶集团旗下上海外高桥造船、招商局重工(江苏)和招商局金陵船舶(威海)等多家中国船厂下单,此次订购多型船舶,其中涵盖9000车位氨预留汽车运输船,还有代表着先进环保理念的第五代绿色滚装船,展现了对航运领域新趋势的积极拥抱。 中国造船业能够赢得国际船东的信任,得益于其不断提升的技术实力与创新能力。 如今中国船舶集团旗下沪东中华造船已持有60艘新船订单,交船期排至2031年。 江南造船、大连造船等诸多中国船企纷纷进军LNG运输船建造市场。 这一举措意义非凡,它宛如一座里程碑,标志着中国造船能力实现了全方位的提升。 在全球航运业减排浪潮之下,中国船厂以敏锐的前瞻性,率先在绿色船舶领域谋篇布局,展现出积极应对行业变革、引领绿色发展潮流的担当与魄力。 2024年,全球造船业有个大新闻:中国船厂接到的双燃料船订单占了全世界的四分之三还多。 这些船舶可使用液化天然气、甲醇等清洁燃料,显著降低碳排放。 招商工业海门基地为礼诺航运精心打造的氨预留极光级汽车运输船,实乃当下全球规模首屈一指、最为环保的 PCTC,尽显卓越工艺与绿色理念。 中国造船业彰显出强大的集群优势,宛如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其规模、效率与协同效应构筑起坚固壁垒,令竞争对手望尘莫及,难以企及。 新时代造船和扬子江船业集团作为中国最大的两家民营船企,2024年在全球新造船市场的占比分别达到8.3%和5.7%。 在全球单体船厂接单量的排名里,新时代造船表现卓越。其以463万修正总吨的接单佳绩,在众多船厂中脱颖而出,荣登榜首之位。 中国造船业的崛起背后,是长达数十年的技术积累与产业升级。 从1997年超越德国成为全球第三大造船国,到2008年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再到2010年超越韩国登上世界第一的宝座,中国造船业一步步实现了从追赶到超越的历程。 如今,在全球18种主流船型领域,中国展现出强劲实力。 连续多年,于其中14种船型的新订单方面,中国稳居首位,彰显了其在造船业的卓越地位。 在全球造船市场的激烈角逐中,中国造船业展现出强劲竞争力。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曾经的传统造船强国韩国,正逐步在这场商战中丧失市场份额。 据德国《世界报》报道,在中国造船厂揽获容量达360万标准集装箱的订单之际,韩国所获订单容量仅66万个标准集装箱,二者差距一目了然。 2024年,日本船厂新船订单状况堪忧。 日本船厂的新船订单仍以散货船为主,且整体仍较依赖于日本国内船东。 中国造船业并没有满足于当前成就。 在全球造船业进入新一轮“超级周期”的背景下,中国船厂正积极扩充产能。 据不完全统计,扬子江船业、新时代造船等多家船厂已启动扩建项目,同时大船海工、恒力重工等多家曾经停产的船厂也重新启动。 一旦这些产能扩张完成,中国船厂每年将为全球造船产能新增约200艘船舶。 中国造船业的进步已经超越了简单的规模扩张,正在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大连造船与中远海运能源签订6艘30.7万吨原油船建造合同,采用人民币结算,合同总金额逾57亿元。 此次合作亮点颇多,船舶性能得以全面优化,展现出双方合作的前瞻性与卓越成效。 中国造船业以奋进之姿,于时代浪潮中披荆斩棘,正以磅礴之势重塑全球航运业的风云格局。
24小时内,美日对华发起制裁,印度也趁机出手,中方反制已就绪。这一天,像是约好
【1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