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开始停止进口俄罗斯石油,中国也有动作,俄罗斯的腰包紧张了。特朗普的威胁生效了?莫迪开始逐步“淘汰”俄罗斯石油,合作对象令人意想不到,中国成为普京最后的希望? 特朗普的威胁与其说是 “生效”,不如说是刚好踩中了印度 “见风使舵” 的本性,所谓 “停止进口俄油” 更像是莫迪政府演给美国看的一出戏,骨子里还是离不开俄油的低价甜头,只是身段摆得更灵活了。 2022 年俄乌冲突前,印度每天从俄罗斯买的原油才 6.7 万桶,连进口零头都算不上,可冲突一爆发,看着西方制裁下打了折的俄油,印度立马变了脸,到 2023 年下半年,日均进口量直接飙到 176 万桶,占了全国石油进口总量的五分之二,俄罗斯一下子成了它最大的供油国。 这时候特朗普再怎么喊 “制裁”,印度都敢硬着头皮顶回去,毕竟光 2024 年上半年,买俄油就比买伊拉克石油省了 27 亿美元,对于 80% 石油都靠进口的印度来说,这笔钱能稳住多少民生,莫迪比谁都清楚。 可印度的 “硬气” 从来都是看利益下菜碟的。2025 年 8 月特朗普放话要对印度输美商品加征 25% 关税,还骂印度 “给俄罗斯送战争资金”,莫迪政府立马就露了怯。 当月印度的俄油进口量就降了 24%,10 月更是同比跌了 12%,搞得外界都以为特朗普真的拿捏了莫迪。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不过是 “做样子”——11 月刚过 3 天,10 艘满载俄油的油轮就扎堆往印度炼油厂赶,分析师直接挑明,10 月的下降早被 11 月的增量补回来了。 这种 “边减边增” 的操作,把印度的 “骑墙术” 玩得炉火纯青:既给了特朗普面子,又没断了自己的便宜油来源,甚至还能借着 “减少俄油进口” 的由头,跟美国讨价还价,比如 2024 年 10 月刚签完关键矿产合作备忘录,转头就提议签有约束力的伙伴关系协议,无非是想蹭上美国《通胀削减法》里电动汽车的 7500 美元税收抵免。 更有意思的是,印度一边跟俄罗斯买便宜油,一边还把自己打造成 “西方救星”。它把从俄罗斯进口的原油炼制成柴油、航空燃料,换个包装就卖到欧洲,2022/2023 财年给欧洲的柴油出口涨了 12%-16%,航空燃料更是占了欧洲进口量的一半;连美国都是它的大客户,每天从印度买的石油化工产品里,90% 都来自炼了俄油的信实工业。 这种 “左手倒右手” 的生意,让印度赚得盆满钵满,2023 年石油出口额直接冲到 849.6 亿美元,市场份额翻了近一倍。可等西方施压稍松,它又会偷偷跟俄罗斯签长期协议 ——2024 年底俄油刚和信实工业敲定 10 年供应合同,每月光原油就送 8 到 10 万吨,转头印度就去乌克兰买军工技术,还收购乌克兰企业股份,生怕跟俄罗斯绑得太紧得罪西方。 这种两头讨好、两头渔利的套路,印度玩了不是一次两次,之前买俄罗斯 S-400 导弹时,一边跟俄方签大单,一边又给美国递 “战略伙伴” 的投名状,搞得美俄两边都对它心存戒心。 反观中国,从一开始就没把特朗普的威胁当回事,因为中国的外交策略从来不是盯着眼前的 “三瓜两枣”,而是算大账、算长账。2024 年中俄贸易额突破 2448 亿美元,其中能源贸易占了大头,俄罗斯对华石油出口同比涨了 25%,天然气更是有望超过 300 亿立方米。 更关键的是,双方的合作根本不是 “一买一卖” 那么简单: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全线贯通,年输气量达到 380 亿立方米,第二条 “西伯利亚力量 2 号” 都在筹备中;贸易结算里 95% 用卢布和人民币,直接绕开了美元霸权;连北极液化天然气项目都搞起了全产业链合作,中国造的极地钻机、中资金融机构的融资,把双方绑成了 “利益共同体”。 就算 2025 年印度在俄油进口上反复横跳,中国的进口量始终稳如泰山,因为中国清楚,能源安全不是靠 “投机”,而是靠长期稳定的供应链,俄罗斯也明白,失去欧洲市场后,中国这个占了它石油出口半壁江山的伙伴,才是真正靠得住的。 俄罗斯的腰包确实因为西方制裁紧了些,但还没到 “慌神” 的地步,关键就在于中国的稳定支撑。2023 年底俄罗斯副总理就说过,石油出口里中国占了 45% 到 50%,印度占 40%,可印度的 40% 是 “弹性的”,说降就降说增就增,中国的 50% 却是 “刚性的”,有管道、有长期合同、有本币结算兜底。 印度那些 “淘汰俄油” 的传闻,不过是外交舞台上的表演,等美国的压力小一点,或者俄油再降点价,它立马会把 “骑墙” 的身子又挪回去。 而中国从一开始就没参与这种 “表演”,毕竟对于一个要着眼长远能源安全的国家来说,跟俄罗斯的合作不是 “选择题”,而是 “必修课”,这种稳定的合作,才是普京最实在的希望。
印度开始停止进口俄罗斯石油,中国也有动作,俄罗斯的腰包紧张了。特朗普的威胁生效了
沃克笔下趣事
2025-09-30 10:29:3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