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及硬科技产业链图谱,以下是各领域核心要点的高度概括: 1. AI 50产业链(综合生态) - 上游:算力硬件(寒武纪/海光芯片、中科曙光/浪潮服务器)、数据资源(海天瑞声标注、商汤数据治理);基础工具(百度飞桨框架、华为昇腾训练/压缩技术)。 - 中游:算法与模型(多模态处理、自然语言交互)、技术平台(阿里云PAI开发部署)、核心技术(AI中台调度)。 - 下游:行业应用(智能驾驶-德赛西威、智能硬件-华勤技术)、消费端(金山办公内容生成)。 - 配套:基础设施(数据中心/算力网络)、政策生态(算力补贴、人才培养联盟)。 2. AI硬件产业链 - 上游:半导体材料(硅片/光刻胶)、核心芯片(GPU/ASIC)、关键部件(光模块/散热模组)。 - 中游:制造集成(晶圆封装、AI服务器、光通信设备)、垂直领域硬件(车载芯片、智能家电)。 - 下游:智能驾驶、工业/医疗/教育终端。 - 支撑:EDA工具、测试认证、电源管理等。 3. AI算力产业链 - 上游:材料设备(高纯硅/光刻机)、芯片设计制造(GPU/ASIC、中芯国际封装)。 - 中游:硬件系统(AI服务器、数据中心液冷技术)、网络设备(光模块/交换机)。 - 下游:云计算、自动驾驶、医疗影像等算力需求场景。 - 配套:软件生态(深度学习框架)、5G/6G网络、绿色能源与安全防护。 4. 半导体芯片产业链 - 上游:材料(硅晶圆/光刻胶)、设备(ASML光刻机、中微刻蚀机)。 - 中游:设计(海思/展讯)、制造(台积电3nm/中芯国际28nm)、封测(长电科技)。 - 下游:消费电子(苹果/华为)、汽车/通信(特斯拉/中兴)。 - 核心逻辑:国产28nm突破、台积电3nm领先、汽车电子驱动增长。 5. 机器人产业链 - 上游:核心部件(减速器/电机-绿的谐波/汇川)、材料(光威复材碳纤维)。 - 中游:本体(工业/服务机器人)、集成商(博实股份)。 - 下游:汽车(拓普集团底盘)、3C(歌尔声学)、医疗(鱼跃康复)、教育(哈工智能)。 - 配套:操作系统(华为鸿蒙机器人版)、算法(商汤视觉)、测试设备。 6. 半导体行业全景 - 上游:材料(信越硅片35%份额)、设备(ASML EUV光刻机、上海微电子28nm DUV)。 - 中游:设计(英伟达GPU)、制造(台积电3nm)、封测(长电SiP)。 - 下游:手机(苹果A系列)、汽车(特斯拉HW芯片)。 - 关键点:国产28nm突破、台积电技术标杆、汽车电子高增长。 7. PCB电路板产业链 - 上游:基材(覆铜板)、设备(激光钻孔机精度0.1mm)。 - 中游:制造流程(内层压合→钻孔→电镀→表面处理),产品(HDI板/IC载板)。 - 下游:通信(5G基站)、算力(GPU加速卡)、汽车(智能座舱)。 - 配套:设计验证、环保标准。 8. 脑机接口产业链 - 上游:技术材料(碳纳米电极、脑电芯片)、算法开发。 - 中游:设备(侵入式/非侵入式头环,如Neuralink)。 - 下游:医疗(渐冻症语言恢复)、消费(脑控VR)、工业(脑控机器人)。 - 配套:伦理监管(数据归属权争议)、政策(中美审批指南)。 9. PEEK材料(机器人关键材料) - 上游:原料(对苯二酚单体)、设备(聚合反应釜)。 - 中游:制品(沃特股份耐热外壳、凯盛新材传动连杆)。 - 下游:人形机器人(关节轴承)、医疗(骨科植入)、航空航天(隔热罩)。 - 配套:检测认证(SGS)、产业园区(衢州氟硅园)、资本支持(红杉投资)。 总结共性 - 技术底座:半导体(芯片/材料)、算力(AI服务器/网络)是AI与机器人硬件的核心支撑。 - 国产化重点:28nm芯片、光刻机、工业软件(EDA)为突破方向。 - 应用驱动:智能驾驶、医疗、工业为高增长场景,脑机接口和PEEK材料代表前沿方向。 - 生态协同:政策、标准、人才、资本共同构建产业闭环。
AI及硬科技产业链图谱,以下是各领域核心要点的高度概括: 1.AI50产业
老王持
2025-09-29 21:32:29
0
阅读: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