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种预感,中国芯片行业最难的坎不是光刻机
不是因为技术封锁,也不是因为资金短缺,而是因为实验室里画图纸的人正一批批往太平洋对岸走。硅谷的早高峰地铁里,挤着25万华人工程师,其中一半来自清华和中科大,他们把英特尔、英伟达的会议室变成了中国高校的校友论坛。
国内芯片行业眼下顶着32万的人才缺口,但尴尬的是,自己培养的顶尖人才却总在替别人做嫁衣。华南师范大学李京波教授曾提到,如果把所有领域加起来,缺口可能达到60万。更扎心的是,行业内部主动离职率长期超过10%,中芯国际的流失率一度达到同行的1.3倍,连工作了20年的技术副总裁吴金刚也选择离开。
很多人把问题归咎于薪资差距。硅谷的AI博士起薪能到52万美元,国内头部企业最高也只给到18万美元,三倍的差距让清华AI专业毕业生留美率高达39%。但钱并非全部真相。芯片工程师的培养周期长达8到10年,国内高校却缺乏实操平台,学生接触的设备和实际产业严重脱节。美国高校从本科起就强调动手能力,国内工科教育仍偏重理论,毕业生进了企业还得重新培训两年才能勉强上岗。
更深层的差距在科研环境。硅谷允许科学家用十年磨一剑,国内项目却常被短期KPI压得转向短平快。一位芯片设计师坦言,35岁的工程师未必能达到高级别要求,因为芯片设计需要融汇编程、电路、EDA工具和体系结构,国内企业很少给试错空间。反观台积电,新入职硕士生平均年薪约45万元人民币,但更关键的是公司提供了持续的技术成长路径。
人才战早已上升到国家层面。美国通过芯片法案注入520亿美元,欧盟、韩国、印度纷纷用补贴抢夺半导体精英。国内虽然也在布局产教融合,但海外半导体设备领域专家回国率仅17%,大部分人仍选择留在有成熟生态的地方。
芯片行业的竞争终究是人的竞争。设备可以买,技术可以追,但当实验室里的灯光一盏盏熄灭时,再多的资金也点不亮未来的路。
用户11xxx43
屠呦呦不就是
平行宇宙
从侧面能说明一点,不是中国人跟西方国家斗,而是中国人自个儿的内斗!西方啥也不是!!!
平行宇宙
从侧面能说明一点,不是中国人跟西方国家斗,而是中国人自个儿的内斗!西方啥也不是!!!
用户10xxx35
说白了就是怕抢功[滑稽笑]工资福利勾心斗角人情世故,那还有心思做事,看你好了背后搞你抹黑你好上位,做出来的成绩也是领导的
书法书包
中华民族从来都是内斗自辱而招致外辱,看看历史上的朝代更替!
火山
这些数椐是你自己编的吧?
用户51xxx86
你说的都是少数
用户12xxx31
金融,融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