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丹麦正式宣布 9月29日起,丹麦在哥本哈根拉起了为期五天的"无人机警戒线",私人无人机被一律禁飞。这场看似普通的安保措施背后,其实藏着三重耐人寻味的信号。 表面上是为欧盟峰会保驾护航,但北约战舰同步开进波罗的海的举动,明显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最近波罗的海管道爆炸、瑞典海底电缆受损的疑云尚未散去,此时出现的"不明无人机"更像是个导火索。欧洲现在对关键基础设施的神经绷得比琴弦还紧,毕竟去年北溪管道被炸的教训还历历在目。 更值得琢磨的是禁飞令的"精准打击"——偏偏卡在欧盟讨论对俄石油价格上限的关键节点。俄罗斯最近刚把战术核武器部署到白俄罗斯,北约这边就借无人机禁令强化军事存在,双方在波罗的海的"暗战"已有山雨欲来之势。不过这种严防死守反而暴露了欧洲的软肋:随着无人机技术白菜化,恐怖袭击的防御成本正呈几何级增长。 在我看来,这种"头痛医头"的禁令只是权宜之计。真正棘手的不是无人机本身,而是欧洲安全体系的千疮百孔。当德国军舰需要为一场会议保驾护航时,恰恰说明欧洲的集体安全感已经薄如蝉翼。安全从来不是靠临时禁令垒起的高墙,而是建立在互信之上的透明天空。丹麦军事策略 丹麦 丹麦利益 丹麦战机 丹麦炸北溪 丹麦问题 丹麦国际困境
就在刚刚 丹麦正式宣布 9月29日起,丹麦在哥本哈根拉起了为期五天的"无人机警戒
率真小红花
2025-09-29 18:56:16
0
阅读: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