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派遣军队前往美国。特朗普在27号发帖说,他命令国防部长皮特·赫格塞斯斯派遣一切必要部队,以保护饱受战火摧残的波特兰市,以及任何遭受反法西斯主义者及其他国内恐怖分子围攻的移民与海关执法局设施。 最近美国政坛又闹出了大动静。当地时间 9 月 27 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突然宣布,他已指示国防部长皮特・赫格塞斯向俄勒冈州波特兰市派遣一切必要部队,声称要保护饱受战火摧残的波特兰和遭到反法西斯运动围攻的移民与海关执法局设施。 按照美国法律,总统通常无权直接动用联邦军队干预地方治安,这类事务本应由各州国民警卫队负责。 但特朗普这次却绕过州政府,直接下令派遣现役部队,理由是波特兰已沦为 “战场”,必须用 “全部武力” 镇压 “国内恐怖分子”。 俄勒冈州州长蒂娜・科特克当场怒怼,称波特兰运行良好,根本不需要联邦干预,特朗普这是滥用职权。波特兰市长基思・威尔逊更是直言,这不过是一场政治表演秀。 这种对抗并非偶然。今年 6 月,特朗普曾向洛杉矶部署国民警卫队和海军陆战队,结果被加州州长告上法庭,法院裁定其行为违法。8 月他又试图向华盛顿特区派兵,同样引发诉讼。 如今波特兰成为第三个被 “盯上” 的民主党主政城市,特朗普的真实意图昭然若揭 —— 通过制造 “危机” 来巩固政治基本盘,同时向对手施压。 特朗普口中 “战火蹂躏” 的波特兰,实际情况究竟如何?根据当地警方和媒体报道,9 月以来确实发生了多起针对 ICE 设施的抗议活动,但规模远未达到 “围攻” 程度。 抗议者主要是举着标语静坐或游行,偶尔出现投掷鸡蛋、喷漆涂鸦等轻微破坏行为,并未造成人员伤亡或重大财产损失。 不过,特朗普政府似乎铁了心要把事情闹大。9 月 22 日,白宫刚签署行政令将 Antifa 列为 “国内恐怖组织”,三天后国土安全部就宣布逮捕了波特兰 “玫瑰之都反法西斯运动” 的多名成员,指控他们威胁 ICE 人员。 这种 “先定罪后抓人” 的操作,被批评为刻意制造对立。波特兰 ICE 设施周围的抗议活动,很大程度上是被特朗普自己的移民政策激化的。 他上任后大幅收紧移民执法,2025 年夏天在洛杉矶等地展开大规模搜捕和遣返行动,导致大量家庭被迫分离,引发民众强烈不满。如今他又以 “保护设施” 为由派兵,无异于火上浇油。 再把目光转向印度。最近几个月,美印关系同样剑拔弩张。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 9 月 5 日公开放话。 要求印度要么开放市场、停止购买俄油、退出金砖,要么接受制裁,还断言莫迪将在 “一两个月内滑跪”。这话虽难听,却戳中了印度的痛点。 印度对俄罗斯石油的依赖已深到难以自拔。2025 年上半年,印度日均进口俄油 175 万桶,占总进口量的 35%,因为俄油比国际油价便宜 8%-10%,每年能节省上百亿美元。 即便面临美国制裁,印度仍与俄罗斯签署了十年期原油供应协议,每月进口量高达数十万吨。这种 “经济理性” 让莫迪很难彻底切断与俄合作。 美国的压力同样巨大。今年 8 月,特朗普以 “印度帮助俄罗斯规避制裁” 为由,对印度输美商品加征 50% 关税,涉及纺织品、药品、海鲜等价值 870 亿美元的出口额,直接威胁到 500 万印度人的就业。 尽管双方 9 月重启谈判,但核心分歧难以调和:美国要求印度开放农业和乳制品市场,而莫迪政府担心这会冲击本国 6 亿农民的生计,坚决不肯让步。 至于退出金砖,印度更是左右为难。金砖国家在能源、贸易等领域的合作对印度有实际利益,比如俄罗斯的低价石油和中国的市场潜力。 美国不断施压,要求印度在 “民主阵营” 和 “威权国家” 之间选边站队。莫迪在 9 月的金砖峰会上选择派外长而非亲自出席,已暗示了其矛盾心态。 回到波特兰事件,特朗普的派兵秀其实暗藏玄机。距离 2026 年大选还有不到两年,他急需塑造强硬领导人形象,以争取保守派选民支持。 通过渲染 “左翼威胁”,他既能转移国内对经济疲软、社会分裂的注意力,又能打压民主党对手。这种策略也存在风险。 如果联邦军队真的与抗议者发生冲突,很可能引发全国性骚乱,甚至动摇美国的宪政根基。更重要的是,特朗普的单边行动正在削弱联邦制原则,加剧地方与中央的对立,这对美国的长期稳定绝非好事。 同样,美国对印度的施压也可能适得其反。尽管印度短期内可能在某些领域妥协,但彻底倒向美国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莫迪政府清楚,过度依赖美国会丧失战略自主,而与中俄保持合作才能在国际博弈中占据主动。正如印度石油部长普里所言,“以印度为先” 的原则不会改变。
就在刚才美国总统突然宣布了9月28日,特朗普总统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条令人
【4评论】【1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