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2年,薛仁贵打败回纥,俘虏了十几万人,薛仁贵下令,“江南的全部坑宰,女眷都赏给将士们”,回纥于是派使者去大唐那控诉薛仁贵,唐高宗无奈,派契苾何力去安抚回纥,结果契苾何力更残酷。 天山北麓的戈壁滩上,残阳如血。 公元662年深秋的这场战役刚刚结束,空气中还弥漫着硝烟和血腥味。 薛仁贵勒住战马,望着眼前绵延数里的俘虏队伍,眉头紧锁。 这些铁勒部族的士兵们衣衫褴褛,脸上写满了恐惧和疲惫。 十万之众的黑压压一片,蹲伏在荒原上,如同待宰的羔羊。 薛仁贵回想起三个月前出征时的情景。 唐高宗李治在内殿设宴为他饯行,还特意命人取来五层铁甲让他试箭。 当时他一箭洞穿五甲,赢得满朝文武喝彩。 皇帝亲手赐予他明光铠时说的话犹在耳边:"爱卿此去,定要永绝边患。" 此刻,面对这些反复无常的铁勒人,他意识到必须采取果断措施。 "传令!" 薛仁贵的声音在旷野中回荡,"所有成年男子就地坑埋,妇孺分赏将士。" 这道命令让副将愣在当场,但看到主帅坚毅的眼神,只得传令执行。 顿时,哭喊声、求饶声响彻四野。一些铁勒士兵试图反抗,很快就被唐军镇压。 消息很快传到了长安。 铁勒使者匍匐在大明宫的金砖上,声泪俱下地控诉薛仁贵的暴行。 李治端坐在龙椅上,指尖轻轻敲击着扶手。 他深知薛仁贵此举虽然残忍,但确实一劳永逸地解决了困扰唐朝数十年的边患。 而作为"天可汗",他又必须维护大唐仁义之邦的形象。 夜幕降临,皇宫内的烛火摇曳不定。 李治召来了契苾何力。这个出身铁勒部落的将领虽然长着胡人的面貌,却对大唐忠心耿耿。 "爱卿如何看待此事?" 皇帝问道。 契苾何力沉吟片刻:"陛下,薛将军虽手段过激,但其情可原。铁勒部族反复无常,若不严加惩戒,恐后患无穷。" 十日后,契苾何力带着圣旨抵达铁勒部落。 他看到的是一片悲愤交织的景象:妇女们穿着丧服,孩子们眼中含泪,部落里几乎看不到成年男子。 他首先召集了各部落首领,开门见山地说:"薛将军的做法确实过于严厉,但你们可曾想过,为何会招致如此后果?" 他命人搬来记载着铁勒部落历次反叛的卷宗,一一念给首领们听。 从贞观年间偷袭边境城镇,到显庆年间劫掠商队,每念一条,首领们的头就低下几分。 契苾何力接着说:"大唐对待归顺者向来宽厚,但反复背叛者必遭严惩。 这是草原上千古不变的道理。" 接着,他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意外的决定:将带头反叛的八名首领当场处决。 行刑时,他特意让各部落长老观刑。 但与此同时,他又宣布了朝廷的恩典:幸存的铁勒人可以继续在祖辈生活的草原上放牧,大唐还将开放边境五市,允许他们用马匹换取粮食和布匹。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契苾何力从随行物资中调拨出五千石粮食,分发给那些失去丈夫的寡妇和失去父亲的孤儿。 他还请来随军医师,为部落民众治病。 这些举措渐渐消除了铁勒人心中的怨恨。 在处理完部落事务后,契苾何力特意去视察了坑杀俘虏的现场。 面对巨大的埋尸坑,他沉默良久,最后下令将其填平,并请来僧人超度。 这个举动让铁勒人看到了大唐除了武力之外的另一面。 消息传回长安,李治对处理结果十分满意。 他在朝堂上对群臣说:"契苾何力此举,既维护了大唐的威严,又彰显了朝廷的仁义。" 而薛仁贵虽然因为手段过于激烈受到了朝廷训诫,但考虑到他立下的战功,最终也没有受到更严厉的处罚。 这场风波过后,唐朝在铁勒故地设立了单于都护府,委任契苾何力为首任都护。 在他的治理下,铁勒各部安居乐业,边境保持了长达二十年的和平。 而薛仁贵"三箭定天山"的事迹,也通过说书人的传唱,永远留在了历史的长卷中。 值得一提的是,数年后当薛仁贵再次经过这片土地时,看到的是铁勒人在草原上放牧,孩子们在帐篷间嬉戏的场景。 他若有所思地对副将说:"当年若只知杀戮,不知怀柔,恐怕今日又是另一番光景了。" 这番话,或许正是这位一代名将最后的领悟。 主要信源:(中新网——《薛仁贵确有“征西” 民间评书是西征故事的杂糅》)
看电视剧的时候呢,已经习惯了皇子公子公主叫皇帝为父皇。今天才在一本书里发现,唐
【74评论】【2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