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德国华人表示,“欧洲人讨厌中国人的原因,就是因为如果在街上看到一群人大声吵闹

迎丝的趣事 2025-09-29 11:49:53

一名德国华人表示,“欧洲人讨厌中国人的原因,就是因为如果在街上看到一群人大声吵闹,那么不用怀疑,一定是中国人或者俄罗斯人”。 顺着你提到的观点往下说,那些欧洲人拿“大声吵闹”当由头实在是找错了靶子,说白了就是给自己的心态失衡找块遮羞布。早有美国购物门户网站搞过全球最糟糕游客的问卷调查,2013年对五个英语国家五千多人的访谈结果里,美国人稳稳坐实“最糟游客”的宝座,中国游客才排第二,连英国人都觉得德国人比中国人更让人头疼呢。 更有意思的是,这些吐槽中国人吵闹的欧洲人,转头就忘了自己国家的游客在异国他乡的行径——就像你说的上海外滩,周末晚上外国游客席地喝啤酒起哄的不少,也没见谁跳出来扣“没素质”的帽子,这双重标准玩得可真溜。 再说了,欧洲商家要是真讨厌中国游客,怎么会眼巴巴盼着中国旅游团?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早有数据,2012年中国游客境外消费就飙到1020亿美元,比德国、美国都高出一截,妥妥的全球第一消费力。 要是真按“吵闹程度”排排斥名单,最先该被拒之门外的应该是美国人,但人家照样在欧洲街头大声说笑,也没见欧洲媒体追着报道。这明摆着就是选择性失明,吵闹只是个随手抓来的借口,真正戳中他们痛处的,是中国从过去要仰仗他们技术、看他们脸色的角色,变成了如今能在多个领域平起平坐的对手。 这种心态在技术领域暴露得最明显。欧洲人一边喊着“中国技术有风险”,一边身体诚实地离不开中国设备。欧洲议会的文件里写得清清楚楚,至少14个欧盟国家压根不愿放弃华为、中兴的5G设备,塞浦路斯的网络更是100%依赖中国设备,德国59%的电信设备都来自中国。 他们嘴上说要搞技术封锁,其实早从“巴统”时代就玩这套了,新中国刚成立时就联合美国搞禁运,结果呢?美国不让卖超级计算机,中国就自己搞出“神威·太湖之光”,连芯片都是国产的,反倒把他们甩在了后面。 麦肯锡都研究过,西方的技术限制不仅没拦住中国,反而逼着中国搞自主研发,现在人工智能、机器人这些领域,中国的专利数量早就和美国不分上下,欧洲企业反倒被挤到了后面。这种“既想要又怕被超越”的纠结,可不就转化成了对中国的莫名敌意。 经济领域的竞争更让他们坐不住。就说汽车吧,欧洲人向来以自己的汽车工业为荣,可现在中国电动车一进军欧洲市场,他们就急着搞贸易保护。 2024年欧盟纯电汽车销量都跌了5.9%,而中国电动车凭着性价比和技术优势不断攻城略地,这让靠汽车产业吃饭的德国、法国怎么能淡定?可他们忘了,当初吉利兼并沃尔沃、三一重工买下德国普茨麦斯特,都是中国企业帮他们盘活了濒临倒闭的工厂,创造了就业机会,把产品卖到了更大的市场。现在中国自己的产业起来了,他们倒反过来挑刺,这吃相未免太难看。 看看民调数据更能说明问题,2024年皮尤研究中心的报告说八成美国人对中国持负面看法,但东南亚、非洲那些国家对中国的好感度却在飙升。 这差别在哪?就在于那些发达国家习惯了当“优等生”,突然发现曾经的“落后生”追了上来,甚至在新能源、5G这些新兴领域超过了自己,几十年攒下的优越感瞬间碎了一地。他们没法接受自己不再是规则制定者,又找不到正当理由打压中国,就只能捡起“吵闹”“没素质”这类鸡毛蒜皮的小事大做文章。 其实仔细想想,这种心态也挺可怜的。从工业革命起就习惯了领先世界,突然遇到一个不按他们剧本走、还越走越快的国家,那种焦虑感自然会转化为偏见。 就像曾经的学霸,突然发现同桌成绩超过了自己,不反思自己不够努力,反倒怪同桌太用功、太显眼。中国游客素质这些年早就提升了,可欧洲人眼里的“偏见滤镜”没摘,毕竟承认自己的优势在缩水太难,不如找个简单的理由把责任推给别人。 他们要是真能放下那点优越感,好好看看中国企业怎么帮他们创造就业,中国技术怎么让他们的通信更便捷,说不定就会发现,和中国合作比瞎抱怨划算多了。毕竟现在的世界早不是谁能独霸的时代,再抱着老眼光看中国,最后只能是自己被甩得更远。

0 阅读:1

猜你喜欢

迎丝的趣事

迎丝的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