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再次悟出惊人:人类文明可能消失,却狂造机器人! 马斯克最近又说,没孩子的人类文明会消失,可AI却在不停增长,这话不是随口一说,新加坡的生育率已经降到零点九七,照这样下去,五十年后人口可能减半,一边担心人类没后代,一边又让特斯拉造出上万台机器人,这种反差让人觉得挺矛盾。 科技大佬的生育实验与人口寒冬的真相 这位全球首富自己倒是言行一致,公开子女已达14个,由多位女性所生,多通过代孕或非传统婚姻关系诞生。与他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新加坡的现状——这个国家的生育率已跌至0.97,稳居全球倒数前三。 当马斯克的公司计划在2026年开始量产Optimus人形机器人,并计划5年内年产量达到100万台时,新加坡政府却在为如何说服国民生孩子而绞尽脑汁。 生育率跌破1.0意味着什么? 简单来说,每一位妇女平均生育不到一个孩子,人口结构将会出现倒金字塔形。到2050年,日本等超老龄社会的医疗支出可能吞噬30%的GDP。 人口寒冬带来的不仅是养老金与医疗支出占比的持续攀升,更可能引发财政体系的系统性风险。新加坡国父李光耀曾神准预言:“现在物质生活太丰富,而养孩子又太辛苦。” 养娃成本与个人价值的拉锯战 新加坡人算了一笔账:从怀孕到孩子长大,最低也得花费30万新元!这还不是唯一的障碍。超过三分之一的不孕夫妇担心职场歧视,甚至选择隐瞒正在接受治疗的事实。 当代女性教育程度提高,拥有了平等就业的机会,她们再也不会把生儿育女当作人生首要任务。一位新加坡女性坦言:“我现在的第一目标就是搞钱!搞钱!搞钱!” AI与人类智力的赛跑 马斯克预测,AI最早可能在2026年超越任何单一人类的智力,到2030年甚至可能超过所有人类的总智力。他宣称人类智力目前已“处于停滞状态”,最终会开始下降。 当政府开始操心你的约会与生育能力 新加坡人口部长英兰妮最近提出了新思路:不仅要关注生娃成本,还要关注生育能力与年轻人约会。官方政策从单纯发钱补贴,转向了创造社交机会,甚至考虑 workplace 对试管婴儿治疗的包容度。 生育的本质是对未来的投票 马斯克曾表示,生孩子本质上是“对未来的乐观行为”。这句话点破了问题的核心——生育率持续下降,某种程度上是社会集体信心的丧失。 当我们沉浸在即时满足的消费主义文化中,养育后代这种需要长期投入的行为自然被边缘化。一位选择不婚不育的新加坡女性直言:“一个人生活实在太酷了,自由自在。” 人类文明的十字路口 我们正站在历史的岔路口:一条路通向机器人数量超过人类的世界,另一条路则可能导致人口规模在几代人后缩水到现在的5%。 这种矛盾不是马斯克个人的分裂,而是整个人类文明在技术奇点和人口悬崖之间的艰难平衡。或许,我们需要重新审视那个古老的问题:生命的意义究竟在于创造,还是在于体验?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为什么在硅谷印度人成为主流?
【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