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仪,中国无法生产时,国外的飞利浦卖中国3000万一台,中国自主研发量产后,国外卖280万一台,这就是自主研发的价值。 二十年前那光景,真让人憋屈。核磁共振仪这东西是诊断大病的关键,脑瘤、脑梗这些毛病都得靠它查清楚,可全中国没一台是自己造的,全得从飞利浦、西门子这些外国巨头手里买。 2014 年北京有家三甲医院采购,一台 3.0T 的飞利浦核磁共振仪敢喊到 3120 万,这笔钱在当时能在北京三环买十套学区房。 你以为这就完了?后续的坑更深,机器里维持运转的液氦每年得补一次,一次就要 60 万,随便坏个小零件,比如滤波板,人家开口就要 18 万维修费,可那零件实际成本还不到一千块。 他们把超导磁体、射频线圈这些核心部件拆成 124 项专利,每台设备强制捆 27 项授权费,连软件升级都按次收钱,简直是把医院当成了摇钱树。 这些成本最后全摊到了老百姓身上。那时候做一次核磁共振检查,少说 1200 块,贵的能到 5000 块,这钱够普通家庭大半个月生活费了。 要命的是设备太少,全国能开展磁共振检查的基层医院不足 300 家,八亿农民连这机器长啥样都不知道,三甲医院的预约排到三个月后,多少病人就这么耗着耽误了治疗。 谁也不甘心一直被卡脖子!国家牵头,联影医疗这些企业联合中科院的科研人员,硬是扎进了研发里。这可不是容易事,磁体的均匀度得控制在头发丝千分之一的误差内,液氦密闭技术被欧美封锁,射频线圈的精密电容根本买不到现成的。 研发团队在合肥科学岛建了超导实验室,熬了 18 个月,硬生生拿下 124 项核心专利,把以前依赖进口的关键部件全给造了出来。 从 2011 年立项到 2023 年量产,整整十二年,投入的研发费用一年比一年高,光 2024 年上半年联影就投了超 10 亿元,终于把 “中国制造” 的核磁共振仪摆到了世人面前。 咱自己的机器一量产,国外巨头的价格立马崩了。以前卖 3000 多万的飞利浦同款设备,现在报价 280 万,连原来的十分之一都不到。 这不是他们良心发现,是咱有了替代品,他们再敢漫天要价,医院转身就买国产的。联影的 3.0T 设备才卖 260 万,成像速度还比进口的快 20%,后来更搞出了全球首台 5.0T 全身核磁共振仪,连欧美都还在实验室里攻关这技术,咱已经用到临床上了。 价格降了,受益的全是咱老百姓。现在做一次核磁共振,最便宜的才 500 块,农村医保还能报销一多半,报销完自己才花 200 多,直说 “以前听人说做核磁跟烧钱似的,现在咱普通老百姓也能放心查”。 基层医院的设备覆盖率从以前的不足 20% 飙升到 90% 以上,河南兰考县人民医院买了国产设备后,日均检查量从 20 例涨到 80 例,多少以前查不了的病,现在在家门口就能确诊。 这还不算完,自主研发还带活了一整条产业链。以前液氦全靠进口,一罐 60 万,现在国内能生产了,价格直接降到 18 万;西部超导的铌钛合金丝、深圳顺络电子的精密电容,以前都得从国外买,现在不仅能自给,还能出口。 2025 年的数据显示,国产核磁共振仪已经占了国内 70% 的市场,还卖到了 70 个国家,全球每三台设备就有一台是 “中国造”。 其实这事儿不是个例,迈瑞医疗的超声设备突破后,进口品牌最高降了 79.8%;苏州搞医疗设备集采,整体降幅 46.5%,一下省了 2.16 亿。 从高铁到盾构机,从光伏组件到核磁共振仪,哪一样不是咱突破技术垄断后,国外价格就跟着下来了?这说明啥?说明那些 “天价” 根本不是成本高,是人家垄断的时候故意坑咱。 现在再看,自主研发哪是简单的 “省钱”?是让老百姓不用因为检查费贵就放弃治疗,是让医生有趁手的设备救死扶伤,更是让咱在国际上腰杆硬了。 以前人家说断供就断供,说涨价就涨价,现在咱自己能造,他们就得看咱的脸色。这就是自主研发的价值 —— 不是赚多少利润,是掌握自己的命运,让咱普通人都能享受到科技的好处,不用再受别人的气。
核磁共振仪,中国无法生产时,国外的飞利浦卖中国3000万一台,中国自主研发量产后
丹青自由的翅膀
2025-09-29 00:54:49
0
阅读: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