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觉得抗战时期,延安的生活肯定是枯燥乏味的,那就大错特错啦!请看这两幅照片,一幅是延河里开展的游泳比赛,一幅是中国女子大学篮球队比赛,你看那生龙活虎的年轻人们,正在赛场角逐。山是天然看台,观赛的人们呐喊助威,声势震天。 说起抗战那会儿的延安,大家伙儿脑子里可能先蹦出窑洞、土豆和艰苦抗战这些词儿,以为日子过得单调得要命。其实不然,那时候延安作为抗日根据地中心,不光是政治军事的枢纽,日常生活里体育活动搞得热火朝天,成了大家放松和强身的重要方式。1937年七七事变后,党中央移驻延安,陕甘宁边区成了大后方,军民总动员,除了打仗、生产,还特别注重体育来提振士气。体育不只是玩儿闹,它直接跟抗日联系起来,强壮身体才能更好地打鬼子。这点从当时的运动会就能看出来,1937年8月1日,延安就办了全苏区“八一”抗战动员运动大会,参加的人多达几千人,项目包括田径、球类啥的,毛泽东亲自出席开幕式,强调体育对抗战的作用。边区政府还成立了体育联合会,统筹这些事儿,让体育成了日常一部分。 毛泽东本人对体育特别上心,他从小就爱运动,早年在湖南师范上学时就常游泳、爬山啥的。到了延安,他继续保持这个习惯,尽管忙于领导工作,还是抽空锻炼。延安十三年里,他不止一次参加运动会,1942年“九一”扩大运动会开幕式上,他就题词“锻炼体魄,好打日本”,这成了那时候的口号。毛泽东觉得体育能增强人民体质,提高战斗力,所以边区学校和部队都得开展体育课。抗日军政大学校训里有“活泼”二字,就是要让青年人通过体育释放活力,不死气沉沉。他还推动边区建简易体育场,虽然条件差,就地取材,用黄土堆跑道、河边当泳池,但大家积极性高涨。体育联合会组织各种比赛,军民混编队伍,项目从传统田径到现代球类,应有尽有。延安体育不光是娱乐,还跟大生产运动结合,劳逸结合,提高效率。 具体到游泳比赛,延河是延安的母亲河,那时候夏天水位高,河段宽阔,就成了天然泳池。清凉山下延河拐弯处,水深流缓,岸边岩石拉上线,就能办赛。延安体育会和各单位俱乐部常组织游泳活动,1940年夏天就有记录的游泳比赛,选手来自部队、学校,项目包括自由泳、武装渡河啥的。1942年“九一”运动会上,游泳是重头戏,设有骑兵武装渡河、步兵抢渡、水中救人、水中寻物等实用项目,这些不光比速度,还练生存技能,直接服务抗日。冬天河面结冰,又变溜冰场,继续活动。游泳普及广,边区军民几千人参与,增强体能的同时,也缓解了战时压力。资料显示,当时延安大学体育场一度被洪水淹,女学生跳水救器材,这事儿体现了大家对体育的热情。 再说中国女子大学篮球队比赛,中国女子大学是延安时期的重要学校,1939年成立,培养女干部。学校重视体育,女子篮球队是活跃队伍之一,1940年三八妇女节运动大会上,她们就参加了篮球赛。场地是土石铺的操场,四周黄土坡,篮筐用竹编,条件简陋但不影响比赛。队员多是知识青年,从全国来延安,平时训练传球、投篮啥的。边区篮球赛常办,女子大学队跟其他学校、部队队比拼,1942年运动会上,篮球项目吸引上千人观看。篮球在延安推广快,因为规则简单,场地易建,军民都爱玩儿。朱德、贺龙这些领导也喜欢篮球,朱德从前线回延安还感慨体育对作战的帮助。女子大学队不光打篮球,还参与排球、田径,体现了女性在抗日中的作用。 除了游泳和篮球,延安体育项目多得很。排球、网球、足球、田径、体操啥的,都开展起来。冰球、棒球这些现在看来新鲜的,那时候边区也试着玩儿。部队里体育跟军事训练结合,刺杀、投弹、射击当成比赛项目,边区各根据地都学延安模式。1942年“九一”运动会是高峰,1388名运动员参赛,规模最大的一次,田径场在延河西岸沙滩,球场分散窑洞附近。体育还推动文化交流,延安吸引全国青年,体育成了他们融入的方式。边区政府发文件,鼓励工厂、农村办体育队,群众体育浪潮掀起。体育组织从联合会到俱乐部,层层管理,确保活动常态化。 抗战胜利后,这些体育传统没丢。1945年日本投降,解放战争开始,毛泽东继续领导,部队行军中还保持体育训练,拉练、越野啥的。1949年新中国成立,他当主席,1952年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这成了国家方针。延安经验推广全国,各地建体育场,办运动会。1953年第一届全运会在天津开,延安老运动员参与。学校体育加强,学生学体操、球类。1950年代,群众体育热,农村农民赛跑,工厂工人打球。毛泽东亲自长江游泳,带动全国游泳热。体育跟国防结合,军队办越野、射击赛。延安体育影响深远,成了新中国体育基础,1960年代融入社会主义建设,1971年乒乓外交就是例子。中国体育从群众到竞技,提升快。
74师覆灭后,打扫战场的结果把粟裕吓一跳,陈毅:俘虏一个不准放。孟良崮一战后,国
【1评论】【1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