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永浩不是在挑刺西贝的菜好不好吃,而是在算一笔账:一份168元的儿童餐,食材成本不到40块。 这事听着像消费刺客,但他说的是数据,不是情绪。 西贝回应说“明码标价”,可消费者不买账——不是因为不懂道理,是因为他们早就发现,所谓“高端亲子餐厅”的溢价,早就不只是食材和环境的价差,而是把家长的焦虑当成了利润来源。 我去年带孩子去过一次西贝,确实厨房干净,服务员态度也挺好,但那顿饭吃得有点憋屈。 孩子吃不完的牛排,我们俩看着心疼,心里都在想:这钱花得值吗? 后来刷到罗永浩的视频,才明白不是我太抠,是整个模式有点不对劲。 餐饮不该靠“家长不好意思说孩子吃不完”来赚钱。 西贝后来出了个“价格透明计划”,菜单上标出成本占比,听着挺新潮,可真有人看吗? 我去过三家店,只有一家换了新菜单,还被贴在角落,像怕人看见似的。 消费者要的不是图表,是实实在在的便宜,是敢不敢把价格降下来,而不是用“透明”当话术。 这事儿最讽刺的地方在于:一个企业家站出来揭短,反而成了“正义使者”;而一个经营了二十年的餐饮品牌,却在用“明厨明灶”当遮羞布。 我们不是讨厌西贝,是讨厌那种“我对你好,你就该多掏钱”的逻辑。 我不指望谁道歉,但我希望下次再去,菜单上写的不是“营养套餐”,而是“孩子吃两口,大人付168”。 如果连这点坦诚都没有,那所谓的服务和环境,不过是精致的奢侈品包装。
西贝一天亏三百多万,不是喊惨,是真疼。堂食人少了八成,代金券发了上千万元,顾客
【5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