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美国教授说了句大实话,台下掌声就没停过,他说,两千年,中国,从没跨过那片海去

冰淇淋不及千金 2025-09-28 15:43:22

一个美国教授说了句大实话,台下掌声就没停过,他说,两千年,中国,从没跨过那片海去打他们。一次都没有。反倒是他们,隔三差五就想把战火烧到中国家门口。  美国学者杰弗里·萨克斯在2025年复旦大学的一次讲座中,指出中国在过去两千年中,从未主动跨越海洋发动对其他国家的攻击。 这种观点并非孤立,而是基于历史记录的分析。中国文明自古以来以农业和内陆发展为主,强调内部稳定与边疆防御,而非海外扩张。这与西方国家从15世纪开始的航海时代形成对比,当时欧洲列强通过舰船和火炮开辟殖民地,导致全球多个地区陷入长期冲突。 中国在这一时期虽有海上活动,如郑和下西洋,但这些航行主要用于贸易和外交交流,并未涉及军事征服或领土占领。萨克斯强调,这种差异源于文化根基,中国传统思想如儒家理念,优先考虑和谐与互惠,而不是征服。 19世纪中叶,英国等西方国家通过炮舰政策强行进入中国市场。1839年至1842年的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国海军利用先进火炮优势,迫使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开放多个港口并割让香港。 这次冲突直接源于英国为平衡贸易逆差而推行鸦片贸易,中国官员试图禁止时引发军事对抗。战后,中国经济结构被迫调整,沿海地区成为外国势力渗透的焦点。 这种入侵模式在1856年至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重复,英法联军进一步扩大权益,占领天津并焚毁北京郊外建筑,导致中国主权进一步受损。这些事件并非孤立,而是西方工业革命后寻求原料和市场的结果,中国作为目标国承受了经济掠夺和领土损失。 1894年至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标志着亚洲内部势力对中国的侵略。日本利用现代化军队和海军,在黄海海战中重创清军舰队,随后占领辽东半岛和台湾。 这场战争暴露了中国军事现代化的滞后,日本通过西方技术快速崛起,成为区域霸权追求者。战后,日本获得巨额赔款,进一步加速其工业化,而中国则陷入更深的财政危机。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事件进一步凸显多国联合对中国施压。起因于义和团运动针对外国教会和使馆的攻击,英国、美国、德国、日本等国组成联军,从天津登陆后推进首都。 联军在途中摧毁防御工事,进入北京后实施抢掠和破坏,导致大量文物丢失和建筑损毁。最终协议要求中国支付巨额赔款,并允许外国驻军。 这种多国干预模式反映了帝国主义时代的分赃逻辑,中国被视为弱势对象,无法有效抵抗。这些历史事件累积形成所谓百年屈辱时期,中国主权屡遭践踏,经济资源外流,人口遭受战争苦难。 进入20世纪,日本于1931年占领东北,1937年全面发动侵华战争。这场战争持续八年,日本军队从华北推进到长江流域,占领多个城市。中国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组织抵抗,同时共产党领导的游击战破坏敌后补给线。 战争中,日本实施轰炸和地面进攻,导致中国平民伤亡达数千万。盟军援助后,日本供应线中断,最终于1945年投降。这次抵抗战争锻造了中国民族凝聚力,也为战后重建奠定基础。中国在这一过程中未主动对外扩张,而是专注于本土防御。 萨克斯在演讲中对比指出,西方国家如美国在二战后多次介入海外事务,包括越南、伊拉克等地,导致当地不稳定。而中国在新中国成立后,制定外交政策时强调主权平等和互不干涉内政。这些原则源于历史教训,避免重复侵略模式。 中国军队战略以积极防御为核心,不主动发起冲突,但对威胁予以回击。这种方针在边境争端中体现,如1962年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中国在击退入侵后主动撤军,显示克制态度。 中国外交实践支持全球和平倡议,如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在联合国框架下推动多边合作。相比之下,西方历史中殖民主义遗留问题,如非洲和中东的分界线,常引发持续冲突。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促进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互利共赢,而非单方面控制。 这种模式吸引发展中国家参与,体现从自身经历中汲取的和平价值。萨克斯认为,这种差异值得反思,美国应审视自身干预主义,避免将冲突推向他人门口。 历史记录显示,中国在面对多次入侵时,坚持防御姿态,未将战火外扩。这与西方列强从大航海时代到现代的扩张路径不同。 英国在18世纪通过东印度公司控制印度,法国在非洲建立殖民地,美国在19世纪末吞并菲律宾。这些行动往往伴随资源掠夺和文化压制,导致被殖民地长期贫困。 中国则在内部统一基础上,寻求稳定发展,避免类似路径。萨克斯演讲引发掌声,或许因为它触及全球权力平衡的核心:和平并非软弱,而是战略选择。

0 阅读:93

猜你喜欢

冰淇淋不及千金

冰淇淋不及千金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