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拼了四十多年,好日子刚开头,凭什么让外人来摘桃子? 中国将于10月1日生效K签证政策,而受阻于美国将H-1B签证费用提高至10万美元的外国申请者,必然会目标瞄上我们! 咱得先掰扯掰扯这四十多年的家底是怎么攒出来的,可不是大风刮来的,每一分都浸着祖辈父辈的汗珠子。1978 年那会儿,全国 GDP 才 3679 亿元,搁现在可能还不够一个头部互联网公司的年营收,农村人均年收入更是才 133 元,不少人家过年才能吃上一顿带肉的饺子,衣服是老大穿完老二穿,补丁摞补丁都是常事儿。 再看科研领域,那时候实验室都得自己搭,算个复杂数据全靠算盘和草稿纸,哪有现在的超级计算机?就拿两弹一星来说,当年的科研人员在戈壁滩里喝着掺沙子的水,顶着风沙搞实验,有的甚至连名字都不能对外说,就这么熬了多少年才让咱们有了大国重器的底子。 后来搞高铁,2004 年才刚开始从国外引进技术,人家还不乐意把核心技术给咱们,工程师们就抱着图纸熬夜琢磨,一点点拆解、试验,光京沪高铁建设的时候,每天就得浇筑 2 万多方混凝土,用掉 300 多吨钢材。 工人在工地上顶着四十度的高温干活,晒得脱皮也不喊苦,就这么干到 2023 年,咱们的高铁运营里程才突破 4.5 万公里,占了全球高铁总里程的三分之二还多,现在坐高铁从北京到上海四个多小时,舒服又平稳,可谁还记得当初为了铺这铁轨,多少人在工地上过年都没回家? 1978 年全国公路里程才 89 万公里,好多农村连水泥路都没有,下雨的时候全是泥,自行车都推不动;2023 年公路里程已经飙到 535 万公里,高速路就有 17 万公里,连偏远山区都通了柏油路。发电装机容量更夸张,1978 年才 5712 万千瓦,夏天用电高峰的时候经常停电,家家户户得备着蜡烛; 2023 年直接干到 28 亿千瓦,相当于 50 个三峡电站的装机量,现在就算是夏天开空调、冬天开暖气,也很少遇到停电的情况,这些电不是凭空来的,是建了无数个水电站、火电站、风电场,多少电力工人在几十米高的铁塔上作业,冬天冻得手都握不住工具,夏天晒得皮肤脱皮才换来的。 可现在倒好,美国那边把 H-1B 签证费用抬到 10 万美元,跟设了个高门槛似的,把不少申请者拦在门外,这边咱们 10 月 1 日就要生效 K 签证政策,专门给外国青年科技人才开绿灯。 这些人过来的时候,面对的是咱们已经铺好的高铁、修通的公路、建起来的实验室、成熟的产业链,不用像咱们当年那样从零开始搭架子。 就说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变成现在的科技之都,80 年代的时候建设者们住的是棚屋,吃的是咸菜配馒头,白天在工地上搬砖,晚上就在煤油灯下学技术;现在深圳的科技园里全是高楼大厦,实验室里的设备都是世界顶尖的,这些外国申请者过来就能用这些资源,甚至还能享受补贴,这不就是拎着包就来坐现成的吗? 咱们以前造个汽车都难,长春一汽当年造解放卡车,工人们得用锤子一点点敲车身,现在咱们的新能源汽车能卖到全球,比亚迪从做电池起家,花了 20 多年时间,投入上千亿研发费用,才从一个小厂做到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第一。 要是这些外国申请者过来,利用咱们的电池供应链、生产基地,轻松就能搞个新能源项目,享受咱们的市场红利,那咱们当年熬夜画图的工程师不得心里犯嘀咕:凭啥咱们苦熬几十年,他们过来就能分一杯羹? 还有年轻人可能没体会过的细节,比如以前寄一封信得走半个月,现在快递当天寄第二天就能到,全国一天能送几千万件快递,这背后是多少快递员风里来雨里去,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过年过节,都得骑着电动车跑遍大街小巷; 以前买东西得去供销社,还得凭票,现在打开手机就能网购,这是多少电商从业者从搭建平台到打通物流一点点做起来的。这些便利不是天生就有的,是一代又一代人攒出来的,就像家里的房子,爸妈一辈子省吃俭用才盖起来,现在外人过来就要住,换谁心里都不舒坦。 美国那边把 H-1B 签证费涨到 10 万刀,明摆着就是不想让太多人轻易进去,咱们这边倒好,刚把 “家” 收拾利索,路修好了,电通了,网连了,人家那边拦着,这边就有人想过来沾光。 四十多年啊,从穷得叮当响到现在能造大飞机 C919,能送空间站上天,能让老百姓住上宽敞的房子,用上智能的家电,这每一步都不容易。 农村的老人还记得,当年为了修水库,全村人都去挑土,肩膀磨破了就垫块布;城里的老工人还记得,当年为了赶工期,在工厂里连续干二十多个小时,累得直接在机器旁睡着了。现在好日子刚开头,要是就让外人轻轻松松过来享受这些成果,那对得住当年那些挑土的老人、熬夜的工人、画图的工程师吗?
K字签证要在10.1日起施行!网友说存在严重漏洞这个签证旨在吸引外国青年科技
【12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