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仪,中国无法生产时,国外的飞利浦卖中国3000万一台,中国自主研发量产后,国外卖280万一台,这就是自主研发的价值。 以前中国的医疗行业里,有个挺憋屈的事儿 —— 想给病人做个核磁共振检查,得先看国外厂商的脸色。 那时候国内没能力造高端核磁共振仪(简称核磁仪),全球市场基本被飞利浦、西门子、通用电气(GE)这三家巨头攥着,他们说多少钱,医院就得掏多少钱。 就拿飞利浦来说,2010 年前后,他们卖给中国医院的 3.0T 高端核磁仪,一台要价直接飙到 3000 万。 这钱可不是小数目,要知道当时一家普通三甲医院一年的设备采购预算也就几千万,买一台核磁仪几乎要占掉大半。 更坑的是,这还不算完,后续的售后维修才是 “无底洞”。 换个小小的信号接收器,国外工程师开口就要 20 万,而且得等他们排期,有时候机器坏了,一等就是半个月。 为啥国外厂商能这么 “任性”?核心还是技术垄断。核磁仪这东西看着就是个大机器,里面藏着的门道多了去了。 比如最关键的超导磁体,得用铌钛合金材料,在零下 269℃的超低温环境下才能产生稳定的强磁场,这材料的配方和制造工艺,国外捂得严严实实。 那时候中国企业想搞研发,连个参考的样品都难拿到,更别说摸透里面的技术原理了。 2012 年的时候,还有过这么一档子事:某省的一家肿瘤医院,为了应对癌症患者的诊断需求,咬牙订了两台进口核磁仪,合同里写好 3 个月交货,结果国外厂商突然以 “技术出口管制” 为由,把交货时间拖到了一年后。 那时候大家才真切感受到,没有自主技术,连看病这件事都得看别人脸色。 也正是因为吃够了这种 “卡脖子” 的亏,国内的企业开始卯着劲搞自主研发。 联影医疗、东软医疗这些本土企业,拉着中科院的科研团队,一头扎进了核磁仪的研发里。 2018 年,联影医疗的 3.0T 核磁仪终于通过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认证,这是国内第一台各项指标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高端核磁仪。 更关键的是,这台机器的核心部件,比如超导磁体、射频线圈、信号处理系统,全是自主研发的,再也不用看国外的脸色。 量产后的变化,说出来都让人解气。以前国外厂商卖 3000 万一台,看到中国自己能造了,他们立马慌了神,飞利浦的同型号核磁仪,价格直接降到了 280 万,连原来的十分之一都不到。 这降价不光让医院松了口气,更让老百姓得了实惠。以前做一次 3.0T 核磁检查,费用得 1500 块左右,不少普通家庭都得犹豫半天。 现在国产品牌的机器成本降了,医院的检查费也跟着往下调,大部分地方都降到了 800 块以内,有的社区医院甚至只要 600 块。 而且国产品牌还在不断进步。2023 年,联影推出了更先进的 5.0T 核磁仪,成像速度比 3.0T 快了 40%,还能清晰看到脑部的微小血管,对早期脑梗的诊断帮助特别大。 这时候再看国外厂商,他们也开始跟着改进技术,毕竟不进步就没市场了。 说到底,自主研发的价值,从来都不只是 “把价格打下来” 这么简单。 它是让中国医疗行业不再被别人卡脖子,是让医院能买得起、用得好先进设备,更是让普通老百姓不用再为一次检查费发愁。
核磁共振仪,中国无法生产时,国外的飞利浦卖中国3000万一台,中国自主研发量产后
小茹吖
2025-09-28 12:47:12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