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将为‘中立’付出代价!”俄专家:中美将因为东南亚问题产生冲突,俄罗斯只会看

千百年一叹 2025-09-28 12:30:02

“中国将为‘中立’付出代价!”俄专家:中美将因为东南亚问题产生冲突,俄罗斯只会看着双方开战,因为中国在俄乌冲突中站在“观察者”立场,现在轮到俄罗斯来观察了…… 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发动对乌克兰的特别军事行动,此后欧洲国家迅速施加制裁,针对能源和金融领域。中国政府强调尊重各国主权,呼吁通过谈判解决分歧,同时维持与俄罗斯的经贸往来。根据公开数据,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石油和天然气量显著增加,2022年贸易额达到创纪录的1900亿美元。这体现了北京的平衡策略,既避免直接卷入,又保障能源供应稳定。 联合国安理会多次表决谴责俄罗斯的决议,中国选择弃权,理由是需要考虑所有当事方的安全关切。这种立场在国际社会引发讨论,一些西方国家视之为对俄罗斯的间接支持,但北京坚持这是基于联合国宪章的独立判断。俄乌冲突持续至今,已造成大量经济损失,全球能源价格波动加剧,中国作为主要进口国,通过多元化渠道缓解影响。 米哈伊尔·哈津作为俄罗斯知名经济学家,在媒体节目中分析全球经济趋势。他指出,中国在俄乌冲突中受益于能源贸易,一边应对美国制裁,一边扩大对俄出口。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对俄罗斯出口机械设备和消费品增长超过40%,而俄罗斯石油对中国出口占比升至30%以上。哈津认为,这种观察者角色让中国在西方压力下保持灵活,但东南亚将成为中美竞争的新战场。东南亚地区人口众多,经济增速快,2023年GDP总量超过3万亿美元,主要依赖中国进口商品。 美国则通过印太战略加强军事存在,2024年与菲律宾和越南签署防务协议,旨在遏制中国影响力。哈津强调,大国博弈已从军事转向经济工具,如数字货币竞争和稀土出口管制。中国控制全球90%以上的稀土供应,这成为潜在杠杆。美国2024年通过法案,限制中国科技产品进入东南亚市场,引发贸易摩擦升级。 东南亚问题根植于南海主权争端,中国主张基于历史权利开发资源,而美国支持菲律宾等国的自由航行主张。2024年,美国海军在南海巡航次数增加到50次以上,与中国海警船发生多次对峙事件。哈津在访谈中预测,这种摩擦可能演变为贸易路线封锁,美国试图阻断中国出口路径,导致冲突爆发。俄罗斯无需介入,因为其经济依赖能源出口,主要面向亚洲市场。2023年,俄罗斯对中国的天然气出口通过管道和海运方式增长25%,这让莫斯科在中美博弈中保持距离。哈津用“风水轮流转”比喻,暗示中国先前观察俄乌,现在俄罗斯反过来观察中美。东南亚国家如印尼和马来西亚,2024年与中国贸易额超过2000亿美元,同时接受美国投资,处于两难境地。这种多边拉锯加剧地区不稳定,经济学家警告,潜在冲突将影响全球供应链。 中国在俄乌冲突中的立场并非被动观察,而是积极推动外交努力。2023年2月,北京发布《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文件,提出12点建议,包括停止敌对行动和恢复谈判。中国特使李辉多次穿梭于欧洲和俄罗斯,2024年与欧盟官员会晤,讨论制裁影响。欧盟敦促中国限制对俄出口双用物品,但北京强调企业遵守国际规则。尽管如此,美国情报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对俄出口电子元件增长,用于军事领域。这引发西方质疑,但中国否认提供直接军事援助。哈津观点认为,这种经济支持让俄罗斯维持战力,同时中国获益于低价能源。东南亚背景下,美国2024年加强与东盟的数字经济合作,投资500亿美元基础设施,旨在减少对中国的依赖。俄罗斯则通过欧亚经济联盟巩固与中亚联系,避免卷入南海争端。 俄罗斯在中美潜在冲突中的角色,哈津形容为“量子波动式站队”,即灵活不偏不倚。2024年,俄罗斯与东南亚国家如越南签署能源协议,出口石油量增加15%,显示其独立布局。莫斯科官方多次表示,支持多极世界秩序,反对美国霸权,但不直接对抗中国利益。中国与俄罗斯的“无上限伙伴关系”在2022年北京冬奥前宣布,2024年两国领导人会晤,重申合作基础。哈津警告,如果中美在东南亚爆发冲突,俄罗斯将像中国在俄乌中那样,优先保障自身经济。全球经济学家分析,2024年中美贸易战升级,关税覆盖更多商品,东南亚成为缓冲区。菲律宾2024年接收美国军援20亿美元,用于南海巡逻,这加剧紧张。俄罗斯观察策略,可能让其在能源市场上渔利,但也面临西方制裁压力。

0 阅读:84

猜你喜欢

千百年一叹

千百年一叹

历史长河中的悲欢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