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殖民亚非拉,为啥中国是半殖民,非洲和美洲是全殖民?其实,这是殖民者根据殖民地文明势能、社会结构、组织能力和抵抗力量所进行的精密计算。面对不同文明体系,殖民者会采取不同策略。 中国拥有高度成熟的中央集权官僚体系和深厚的儒家文化传统,哪怕满清文盲率极高,融入基因的文明底层代码仍在发挥作用。这使得西方列强难以实施直接统治,导致他们只能通过不平等条约获取特权,这种“以华治华”策略极大地降低了殖民统治的成本与风险。 当时,西方列强还没现在这么魔怔,他们的历史学家对中国非常了解,深知中国人的智慧,以及中华文明的伟力。同时,他们也深知中国落后并非必然,而是满清统治者主动选择的结果。 当年,殖民者看太平军与清军死磕,一场战役随便死伤几万人。哪怕是泥腿子义和团,其学习和变通能力都极其强悍。在战争中学习战争,他们的战略、战术和组织能力提升非常快,几场战役打下来,就能把他们变成优秀的士兵和将军。 列强之所以能把满清摁在地上摩擦,并非满清不堪一击,而是这货压根就不想跟列强玩命。八旗精锐大多分布在各地满城,监视和镇压汉人的一举一动。 因为在满清统治者的认知中,汉人所带来的威胁远比殖民者要大。如果清政府像打太平军那样打列强,多少列强都会被打崩。但满清统治者宁予友邦,不予家奴! 1851-1864年,满清抽调了全国八成兵力围剿农民起义,而对英法联军入侵,仅做出象征性抵抗。以至于圆明园被焚毁之后,满清竟然优先签署条约以换取列强支持其镇压内乱。 相比之下,非洲大陆在被殖民入侵时呈现出政治碎片化特点,然后欧洲列强就跟切蛋糕似的划定了力范围。1914年,非洲仅有埃塞俄比亚和利比里亚两个独立国家,其余96.6%的土地都沦为了殖民地。 非洲殖民地的边界大多是按经纬度划定的直线,完全无视民族、文化和历史的传统分布,这一遗留问题至今仍在引发冲突与纠纷。 美洲地区,印第安人由多个独立部落组成,缺乏统一的政治联盟,难以形成协同作战力量。而殖民者又经常利用部落矛盾,通过分化瓦解策略削弱其抵抗。 此外,欧洲列强还带去了天花、麻疹等传染病,导致印第安人口锐减,部分部落死亡率超90%,严重削弱了其抵抗能力。然后殖民者就几乎杀光了原住民,剩下的则被圈进保留区。 商业资本时期,殖民掠夺以最直接的暴力形式展开。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拉美直接掠夺金银贵金属,建立封建制庄园经济。工业资本时期,在“自由贸易”招牌下,列强加剧了殖民扩张与掠夺,其目的就是使殖民地经济依附于西方。 在非洲,殖民经济表现为全面资源掠夺。在中国,西方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确立极低的关税,既倾销商品又掠夺原材料。19世纪末,当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资本输出就成了殖民侵略新特征。 甲午战争后,列强通过对华贷款控制满清财政,并附加大量政治条件。这些贷款不仅在经济上压垮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更在金融和财政上扼住了中国的咽喉。 文化侵略也是殖民统治的重要支柱。鸦片战争后,欧美天主教和基督教、沙俄东正教等宗教势力大规模涌入中国。到19世纪末,外国来华传教士已达3200多人。许多人在“传教”名义掩护下进行多方面的侵略活动,比如收集情报。 同时,外国列强在中国开办了许多带有殖民地色彩的学校、医院和其他文化设施,试图从精神上奴化我们。比如博济医院、仁济医院、湘雅医院、华西医院,燕京大学、齐鲁大学、金陵大学、东吴大学。 现在,殖民主义仍以更加隐蔽的形式在延续,通过语言文化、话语叙事、大众媒介、学术研究等软性渠道进行渗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战略体系。相比传统的硬性殖民,这种新型殖民更加隐蔽且危害深远。 西方殖民者还会刻意制造殖民主义“神话”,将其美化为“仁慈的”和“进步的”事业。声称殖民者给被征服地区带去了文明、技术、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发展,刻意掩盖殖民掠夺的残酷本质。 印度就从不以被英国殖民为耻,反以为荣。以至于印度将殖民者的语言——英语作为其官方语言,以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为荣。在印度,如果你的英语还能带点伦敦腔,那简直就是哇塞一哇塞。 其实,殖民手段的差异性主要是基于西方列强对殖民利润的最大化追求。面对中国这样的悠久文明,直接统治成本高昂,因而采取间接控制策略;而对政治组织相对分散的非洲和美洲,就直接领土占领。 这种差异背后蕴含着一个残酷逻辑:殖民暴力总是根据抵抗力量的大小进行精确计量。殖民者并非一味最大程度使用暴力,而是使用足以维持统治的“必要”暴力。 现在,殖民统治的差异性遗产仍在发挥作用,亚非拉依然面临着新殖民主义通过经济、金融和意识形态等手段的持续控制。殖民者虽然走了,但他们的“后台程序”仍在运行,以至于“系统重置”注定漫长而艰难!
西方殖民亚非拉,为啥中国是半殖民,非洲和美洲是全殖民?其实,这是殖民者根据殖民地
时光浅巷呐
2025-09-28 09:08:26
0
阅读: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