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停战谈判中,我国谈判代表突发心脏病,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呼吸急促。但他仍然坚持到谈判结束,才被送到当地医院抢救。这名谈判代表名叫何渠若,是一名将军。 1972年,板门店谈判桌前,一位中国将军突然心脏病发作,汗如雨下,脸色煞白。但他咬牙坚持,直到谈判结束才被送医。这个人叫何渠若,一个从广东山村走出来的穷孩子,却成了最后一位牺牲的志愿军烈士。 何渠若这个名字,可能很多人都没听过。但在朝鲜战争史上,他绝对是个不能忘记的人物。 何渠若原名蓝克纯,1920年出生在广东大埔县一个穷得叮当响的农家。那个年代,能让孩子读书就算是倾家荡产了。他父母就是这样的人,宁可自己饿肚子,也要供儿子上学。何渠若看不下去,好几次要辍学,都被父母给拦住了。 1935年,何渠若考上了大埔中学。在那个年代,中学生已经算是高学历了。在学校里,他接触到了共产主义思想,这些新思想对一个山村少年来说,简直就是开了天眼。1938年中学毕业后,18岁的何渠若决定去延安,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抗大就是当年的红军大学。何渠若在那里表现突出,人品正直,有理想有抱负。两个月后就入了党。当时正是抗日最紧张的时候,党内急需有文化的干部,何渠若主动要求到前线去。 1940年,何渠若成了八路军115师教导4旅第10团11连的指导员。别看是政工干部,这小伙子在战场上那叫一个勇猛。跟着部队参加了40多次反”扫荡”战斗,几次差点丢了命。他们连因为作战勇敢,还被授予了”钢铁英雄连”的称号。 解放战争时期,何渠若当了晋冀鲁豫军区第1纵队第2旅政治处主任。挺进大别山、淮海战役,到处都有他的身影。虽然职务是政治处主任,但他经常带头冲锋,被战友们戏称为”爱冲锋的政委”。 新中国成立后,何渠若参加了西南剿匪,亲自指挥歼敌2500多人,还活捉了敌军指挥官。 抗美援朝开始后,何渠若又要上战场。临出发前,他的恋人戴敏也要去朝鲜。两人面临生死未卜的战争,戴敏主动提出结婚。何渠若开始还犹豫,怕自己要是牺牲了,戴敏守活寡。但戴敏说认定了他这辈子就是他了。两人在出发前一天结婚,第二天就一起上了战场。 在朝鲜,何渠若在前线打仗,戴敏在后方当医护兵,夫妻俩在战场上写下了一段佳话。 朝鲜战争结束后,局势还不稳定,中央成立了朝鲜停战委员会处理各种事务。1971年,何渠若被任命为志愿军首席谈判代表,负责和美军谈判。 这个工作比打仗还累人。每次谈判要坐六七个小时,有时候甚至12个小时,中间不能休息。谁要是中途离场,对方就会认为是抗议。 何渠若因为多年征战,身体早就垮了。肠粘连、胃病、疝气、心脏病,什么毛病都有。兜里随时装着各种急救药。为了维护国家形象,他每次谈判前一天就开始不吃不喝,免得谈判时要上厕所。 1972年的一次谈判中,何渠若突然心脏病发作。疼得要命,脸色刷白,汗水直流,呼吸都困难。但他就是不肯中途退场,硬是咬牙撑到谈判结束,才被送到医院抢救。 这一病,何渠若的身体就彻底垮了。医生建议他回国休养,但他坚持要留下来继续工作。他说国家把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他,不能因为个人身体问题就半途而废。 1973年9月12日,何渠若病逝,年仅53岁。中央军委决定追认他为抗美援朝烈士。何渠若成了最后一名牺牲的志愿军烈士。 这个从广东贫困山村走出来的将军,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什么叫忠诚和担当。他的妻子戴敏后来一直在医院工作到退休,经常跟年轻人说:“老何常说,个人的生死不算什么,国家的尊严才最重要。” 何渠若将军的故事让人动容,一个山村穷孩子最终成为共和国英雄,用生命守护国家尊严。在那个特殊年代,有多少这样的无名英雄为国捐躯?你们还知道哪些类似的英雄故事?欢迎留言分享。
志愿军的王牌军长,基本上都是中将军衔,只有一人是少将,他是谁“1950年11月
【10评论】【2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