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区机构之争,重庆连得两子,成都还能继续加强

数据读城 2025-09-27 23:16:04

无处不在的川渝博弈不见硝烟,但也没有温情脉脉。比如在代表了高端资源运筹力的大区机构的数量与能级方面,重庆有增量诉求,成都有存量优势,谁也不愿退后一步。成都的大区机构数量和能级都高于重庆,但重庆近年来接连获得重要的大区机构落子,势头良好。 从大区机构的分布来看,顶层设计实现成功部署。表面上看,成渝两地竞争日趋白热化,实质上两地的互补姿态虽然磕磕绊绊,但也在渐入佳境。 重庆连得两子,西南药审中心+8省反垄断协调权,成都实名羡慕 国家药监局药品和医疗器械审评检查西南分中心(简称:西南药审中心)落户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服务区域涵盖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曾为此争取了很久的成都和资阳没能如愿。近年来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迅速的成都一度志在必得,但最终错失。 而受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委托,由重庆市市场监管局负责河南、湖北、湖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8个省区市的反垄断协调工作,这同样是成都方面心心念念想要的权责。有观点认为,这项权责花落重庆,是因为其具有相对的区位优势。 连得两个重要大区机构的重庆显然受益更多,在各地生物医药产业竞争白热化的当下,基于该产业的特殊性,西南药审中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尽管成都生物医药产业的量、质都高于重庆。反垄断协调权则是在同质化、区域化竞争中具有重要的制约力。 从大区机构看成渝竞合关系,成都优势明显,也有需要加强的地方 成渝两地的竞合关系错综复杂,“双核联动、双向赋能”的水面下,两地有太多细分领域存在同质化现象,竞争从未停止。 近年来的大区机构偏重重庆,倒不是重庆占了新增机构优先落户直辖市的便利,也不是顶层设计厚此薄彼。实现重点城市和区域优势互补、高效协同发展,保障整体战略利益才是顶层设计决定大区机构建设布局的核心目的。身为直辖市、长江经济带西部中心枢纽的重庆配得上这份重责,作为西南重镇的成都也需要梳理现有资源,更好发挥作用。 从现有大区机构的数量、领域和能级上来看,成都显然领先于重庆,很多时候,重庆的大区机构与成都相比,不在一个量级,但成都是否将辖区内的大区机构完全发挥效应,存在一定的争议,比如民航西南地区管理局干脆改名为成都空管局的呼声就不绝于耳。 在设置大区级别和跨大区级别的重量级机构的道路上,重庆任重道远 具有跨区域统筹性、专业监管性、资源配置性的大区机构,可以优先获取试点权限与资源倾斜,是城市乃至区域发展的核心锚点和加速器。 成都大区机构以行政监管类为主,覆盖金融、交通、科研、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关键领域,比如成都的中科院成都分院可统筹成渝地区所有中科院下属机构。 与之相比,重庆现有的大区机构偏重性更强: 公安部证券犯罪与骗税重庆办案基地、最高检证券期货犯罪重庆办案基地、最高法证券期货犯罪重庆审判基地、最高法渝蓉金融法院、最高法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司法协作“13+2”机制秘书处、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重庆商标审查协作中心、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全国省级网络传销监测查处平台、中国海关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13+2”机制海关协作机构、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建设合作工作机制秘书处、中国海关总署国家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重庆“中西部”区域中心、中国海关总署重庆海关化验中心、国家税务总局重庆特派员办事处……上述大区机构做实了重庆的“西部经济治理中心”之名。 显然,相较于北京、上海、天津的大区机构数量拉满,各种头衔、权责在身,重庆还有待继续追赶。 那么问题来了: 成渝大区机构之争,本质是区域中心地位的博弈,两地如何更好实现“功能互补而非同质竞争”?

0 阅读:44
数据读城

数据读城

城市、产业发展数据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