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塔尼亚胡提出两个条件,只要答应就结束冲突,多国代表起身走人 第80届联合国大会现场出现了让人尴尬的画面。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刚站到发言台上,场下的代表们却像下班铃响了一样,纷纷起身离席,留下以色列代表团孤零零地鼓着掌。 这个场景一下子拉满了戏剧张力,几乎不用多解释,光看画面就知道国际社会的不满已经到了“用脚投票”的地步。 内塔尼亚胡在这样的气氛下抛出了两个条件:哈马斯必须放下武器,释放所有以色列人质,只要这两条都答应,以色列就立即结束冲突。 可惜这番表态没能赢得掌声,反倒让外界更加质疑以色列的诚意,现场气氛比冬天的北风还冷。 单看这两个条件,好像也没啥问题,和平不就是要放下武器、释放人质吗?但真要细抠起来,就发现这套说辞和以往比没啥新意。 哈马斯解除武装,这事儿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历史上,要求武装组织单方面放下枪,从来都不是和平谈判的起点,而是最难啃的硬骨头。 就像让对方把家底全亮出来,自己还留着底牌,这种博弈在国际政治里屡见不鲜。 更别说哈马斯和以色列谈判时,早就多次表示过愿意讨论武装问题和人质释放,但以色列方面却被指责利用谈判的间隙搞清除行动,甚至被曝出曾在卡塔尔首都策划针对哈马斯高层的袭击。搞得像“狼来了”的故事,信任一点点被消耗殆尽。 人质问题虽然牵动人道底线,但在现实操作层面,释放人质往往和交换囚犯、停火谈判挂钩,这里面的水比黄河还深。 以色列这次把停火和人质释放捆在一块,不仅把道德高地占得死死的,也让外交操作空间变得更窄。外界看得清清楚楚,这两个条件的“高门槛”,很难让巴勒斯坦方面全盘接受。 更让人难以忽略的是,内塔尼亚胡从头到尾只字未提“两国方案”,这才是国际社会普遍认为的出路。放着大家都支持的方案不提,只盯着对方解甲归田,这种做法像极了只想赢不想和的老江湖。 多国代表集体离席这事儿,在联合国可不常见。其实这背后释放的信号挺直接,就是对以色列政府的极度不信任,尤其是内塔尼亚胡。 国际社会这些年来一再呼吁对加沙停火,保护平民、遵守国际法,光是联合国安理会的停火决议草案就被否掉了好几次。 这次许多国家代表干脆不用嘴巴,用身体表达立场,直接离场,意思很明白:以色列的说辞大家不买账。内塔尼亚胡在发言里把一切责任都推给伊朗,试图把以色列装进“受害者”的壳子里。 但实际上,国际社会主流声音早就不认同这种单方面叙事。数据显示,加沙地带平民伤亡已经突破人道底线,国际组织的报告一份接一份送到联合国,人道主义危机已经到了无法回避的程度。 以色列的军事行动,尤其是在当前这场冲突中的表现,让全球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正面“翻脸”,不再惯着。 这场“集体起身走人”的动作,彻底把以色列推到了国际舞台的边缘,尤其是在内塔尼亚胡政府主导下,合法性危机也随之加剧。 别看以色列在美国等少数盟友那里还能找到点安慰,但在更广阔的国际社会,孤立感正变得越来越强。 像这种大国对小国的支持,过去还能靠外交斡旋和利益交换维系,现在一旦人道底线被触碰,连盟友都要三思。加沙冲突拖到现在,国际社会的耐心已经消耗殆尽。 其实,内塔尼亚胡为何宁可顶着舆论压力,也要坚持这两个几乎不可能被全部接受的条件,背后的算盘并不难理解。 地缘政治上,以色列一直想借加沙危机,把伊朗推上“头号敌人”的位置,扩大在中东的战略影响力。 内塔尼亚胡言辞激烈指责伊朗,外界普遍认为这不仅是为当前行动找理由,更是在为以色列后续的地缘战略铺路。 其次,国内政治压力同样巨大。以色列国内对内塔尼亚胡的支持率早就不稳定,如果战争状态一结束,联合政府分崩离析的风险就会暴露出来。 司法改革等问题像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和平一到,政治对手就能趁机发难。维持战时状态,反而成了巩固自己位置的护身符。 这番操作下来,内塔尼亚胡的国际信誉几乎跌到谷底。无论是军事行动的反复无常,还是谈判条件的高高在上,都让外界对以色列的承诺产生了“狼来了”效应。 大家心里都有本账,谈判桌上的承诺如果总是被现实打脸,下次谁还愿意信? 而且,和平的钥匙从来不是单方面的让步,更不是靠军事压力逼出来的。只有实打实坐下来,承认彼此的核心诉求,才有可能找到出路。 现在看来,内塔尼亚胡的路越走越窄,以色列的孤立感也在加深。加沙的悲剧什么时候能结束,还得看有没有人能勇敢跳出旧套路,敢于为真正的和平冒点险。和平路上,门槛再高,也得一步一步迈过去。 参考资料:以色列总理联大演讲时多国代表离场 2025-09-26 22:04·环球网
联合国惊现离席潮,美国根本拦不住!内塔尼亚胡抵达联合国,美哥亲自迎接,又是亲又
【38评论】【2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