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日本传来新消息!9月27日,日本首相石破茂,就在卸任前最后几天!即将飞

晓绿聊趣事 2025-09-27 17:35:10

就在刚刚。

日本传来新消息!

9月27日,日本首相石破茂,就在卸任前最后几天!即将飞赴韩国,进行他任内最后一次外交奔走。

这看似寻常的外交行程,实则是东京对首尔长达半年的"情感投资"收网,当日本政坛即将迎来变天,石破茂试图用最后的外交动作,为日韩关系套上"防脱钩保险"。

石破茂此次访问被日韩官方包装成"巩固未来合作"的仪式性会晤,但细看议程设置却暗藏玄机。双方计划签署的《氢能供应链合作备忘录》和《地方振兴联合声明》,本质上是为日本汽车零部件、半导体材料出口铺路。

就像2016年安倍访华时力推"一带一路"合作,实则为中国市场准入换筹码,东京正用产业捆绑替代历史和解。

但韩国舆论场并不买账。《朝鲜日报》民调显示,52%韩国民众认为石破茂此行是"政治谢幕秀"。这种不信任源于历史惯性。

自1965年《日韩基本条约》签订以来,日本历任首相卸任前访韩已成传统,但后续政策转向屡见不鲜。2019年安倍晋三卸任前与文在寅达成《军事情报保护协定》,结果尹锡悦上台后直接废除。

日本对韩出口结构已发生致命转变。2025年1-8月,日本对韩半导体材料出口额达38.7亿美元,占整体对韩出口的37%,其中光刻胶供应量占韩国半导体产业需求的65%。这种"卡脖子式"贸易,让韩国在日韩关系中愈发被动。

但东京的野心不止于此。在釜山会谈前,日本经产省秘密批准向韩国三星电子转让第三代半导体制造设备,条件是三星必须将70%的产能优先供应日本车企。

这种"技术换市场"策略,与1980年代美国对日本汽车产业的打压如出一辙。只不过这次,日本从守势转为攻势。

尽管日韩官方刻意淡化历史问题,但民间对立情绪仍在发酵。9月25日,韩国"慰安妇"受害者援助团体在首尔举行示威,抗议日本教科书删除强征劳工内容。

这种民间对抗随时可能引爆外交危机,就像2018年平昌冬奥会期间,韩国选手佩戴"反日徽章"引发的外交风波。

石破茂选择在釜山会谈,实为规避东京敏感议题。这座曾见证日本殖民统治开端的城市,如今成为日韩"新关系"的试验场。

但韩国光云大学教授金相贤指出:"当日本车企在蔚山建厂时,他们不会告诉韩国工人,这些工厂用的电力仍来自福岛核电站。"

日韩关系回暖背后,是中美博弈的深层推手。2025年美日韩戴维营峰会签署的《印太数字安全协议》,要求韩国将华为设备排除在5G建设外。

作为交换,日本承诺向韩国提供稀土加工技术。这种"安全换技术"的交易,让韩国陷入更深的战略依附。

但李在明政府有自己的小算盘。在宣布加入北约合作网络防御中心的同时,韩国悄悄扩大与中亚五国的稀土贸易。

石破茂的卸任时间点堪称精妙。自民党总裁选举定于10月4日举行,而新任首相预计10月中旬上任。

选择在权力交接前完成关键外交动作,既能规避新政府政策转向风险,又能为自民党保留外交遗产。就像2006年小泉纯一郎卸任前推动邮政改革,石破茂试图将日韩关系纳入自民党政治遗产。

但这种操作充满变数。韩国最大在野党共同民主党已放话,若执政后将重新评估日韩军事合作。更危险的是,日本政坛右翼势力正在反扑。

自民党干事长茂木敏充公开质疑石破茂对韩政策,称"不能无条件让步"。这种党内分歧可能让石破茂的外交成果化为泡影。

日本对韩经济依存度正在悄然攀升。2025年上半年,韩国对日贸易逆差达237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其中汽车零部件逆差增长43%,精密仪器逆差增长29%。这种"越合作越依赖"的怪圈,让韩国陷入"产业空心化"焦虑。

但东京也在承受反噬。韩国半导体企业加速向东南亚转移产能,2025年越南三星工厂的产能占比已达35%。

更致命的是,韩国在氢燃料电池领域的技术突破,可能让日本引以为傲的氢能战略功亏一篑。就像当年日本在液晶面板领域的优势被韩国颠覆,历史正在重演。

从广岛到釜山,日韩关系的改善始终伴随着利益的精确计算。石破茂的卸任前突袭,本质是为日本争取战略缓冲期。

既不想完全得罪韩国进步派,又不愿放弃对朝威慑抓手。但历史反复证明,用短期利益捆绑的"外交保险",终将在地缘裂变中失效。

当日本工程师在韩国工厂调试氢燃料电池时,他们或许该想想:这些技术哪天会不会反过来成为韩国制约日本的筹码?就像当年日本教会韩国造船技术,最终却被现代重工反超。

在东亚这个巨大的棋盘上,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而利益的天平,永远向着掌握核心技术的一方倾斜。

0 阅读:5

猜你喜欢

晓绿聊趣事

晓绿聊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