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贸易委员会宣布了 2025年9月26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五名委员全票通过,最终裁定中国产渣罐存在倾销和补贴行为,并对美国产业造成实质性损害。 这项持续 14 个月的调查终于尘埃落定,意味着美国将对中国渣罐征收高额反倾销和反补贴税。涉案产品被明确标注在美国海关编码 7309.00.0090 项下,从调查启动到终裁落地,时间跨度刚好覆盖美国一轮贸易政策调整周期。 很多人可能没听过渣罐,这东西却是钢铁生产的关键设备。全球能造合格渣罐的厂商没几家,中国企业直接占据了 70% 的市场份额。 美国本土最后一家渣罐厂倒闭后,他们的钢厂只能依赖进口,2018 到 2023 年这五年间,中国渣罐对美出口量硬生生翻了 19 倍。 现在美国给出的征税标准堪称 "天价"。早在 8 月的终裁中,美国商务部就已定调:中国生产商的反倾销税率抵消补贴后为 278.81%,反补贴税率则统一按 226.16% 执行。两项税率叠加后突破 500% 大关,达到 504.97%,这意味着中国渣罐想进入美国市场,价格得翻五倍以上。 更讽刺的是,这套操作根本站不住脚。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早有判例,明确指出非市场经济国家的政府财政援助不能认定为补贴,反补贴法律对此类国家不适用。如今 ITC 的裁定,相当于直接无视自家司法体系的先例。 受伤最深的其实是美国自己。下游的电炉小钢厂几乎全靠中国渣罐运转,关税落地后,他们每吨钢的生产成本要增加 6 美元。 别小看这 6 美元,对薄利多销的小厂来说,就是压垮利润的最后一根稻草。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内部已经吵翻了:巨头们乐见其成,觉得能逼本土渣罐厂复工;小厂却在哀嚎,生怕自己先被卷入 "关停潮"。 这波操作还暴露了美国贸易政策的混乱。今年 5 月,白宫刚宣布取消 91% 的对华关税,营造出贸易缓和的假象。 短短四个月后,就用 500% 的关税壁垒对准单一产品,这种反复无常让企业根本无法规划生产。有业内人士透露,美国钢厂早就在游说政府对进口钢坯加税,这次渣罐征税只是试探。 中国企业倒没那么慌。失去美国市场固然可惜,但东南亚和中东的钢铁厂正在扩产,对渣罐的需求正旺。不少企业已经开始调整出口方向,把原本输美的产能转向新兴市场。毕竟全球钢铁产业的基本盘在那,少了美国这一个买家,还有更多市场等着开拓。 更值得琢磨的是 "双反调查" 的本质。WTO 允许的贸易救济措施,本是为了维护公平竞争。但美国这次的操作,更像借调查之名行保护之实。 他们选择性忽略中国渣罐的性价比优势来自产业集群效应,而非所谓 "补贴",这种认定方式本身就违背了贸易公平原则。 美国商务部和 ITC 或许忘了,他们的钢厂依赖中国渣罐的原因很简单:本土产品要么造不出来,要么价格高得离谱。现在强行加税,无非是把生产成本转嫁给本国企业,最终要么推高美国钢材价格,要么逼得小厂倒闭减少供给。 中国企业的回应很理性。没有情绪化抗议,而是忙着开拓新市场、优化生产工艺。毕竟在全球产业链中,真正的竞争力从来不是靠关税保护出来的。 美国想用贸易壁垒保住的 "本土产业",早就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了,靠行政手段强行续命,根本撑不了多久。 这场闹剧终会落幕。500% 的关税或许能挡住中国渣罐,但挡不住全球产业分工的规律。当美国小钢厂因为缺设备停产时,当钢材价格因为成本上升暴涨时,他们大概才会明白:贸易战从来没有赢家,挥舞关税大棒的人,最终只会砸到自己的脚。
美国贸易委员会宣布了 2025年9月26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五名
康安说历史
2025-09-27 16:44:37
0
阅读: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