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超中国就“熄火”?印度生育率跌破标准线,人口第一还能坐几天 印度刚刚把中国拉下世界人口榜首,风头正劲,姿态拉满。但风头还没捂热,生育率就踩了急刹车。 联合国最新数据,印度现在的人口是14.51亿,比中国多了四千多万,看着像是“人口赢家”。 可2024年一查生育率,印度只剩下1.9,刚刚跌破全球公认的2.1“更替线”,和中国的1.21、日本的1.3放一起,仿佛一夜之间,印度也成了“生娃焦虑大户”。 开头还在争当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一转眼,自己的人口红利就悬了,气氛搞得相当微妙。 2023年《华尔街日报》都调侃了,印度人口增长像爆米花,结果突然熄火,戏剧性拉满。现在的问题不是印度人口还能不能第一,而是还能“第一”多久。 要说印度生育率掉头向下,这事其实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往前翻,印度早在上世纪40年代就喊出了“计划生育”口号,但那会儿动静不大。 70年代一看不行,人口直接翻倍,从2.8亿涨到5.8亿,政府急了,开始“硬核操作”,直接推绝育,搞到1976年一年做了560万例手术。 卫生条件差,社会怨气大,甚至出了人命,历史包袱一点不轻。后来政府怕被骂,就改成补贴政策,谁少生谁有奖,温和了不少。 可这么一折腾,人口虽然没有继续爆炸,生育率却一路往下溜。到现在跌破2.1,其实和当年那些“折腾”有很大关系。 新华社的分析说得直白,政策和印度传统观念一直“掐架”,老百姓嘴上答应,心里不乐意。到头来政策管住了“爆炸”,也留下了后遗症。 但政策只是个引子,真正让生育率加速下滑的“猛药”,其实是社会风向的变化。过去印度女性基本上没啥话语权,重男轻女的老观念根深蒂固。 可几十年下来,教育普及彻底变天了。1960年印度女性受教育率只占10%,到2024年已经飙到了80%。像喀拉拉邦,女性识字率高,生育率就低。 一边读书一边挣钱,姑娘们觉醒了,不再把“生孩子”当成人生必修课。你要是翻翻Reddit,能看到越来越多印度女生公开抗议性别歧视。 金融时报也分析过,女性就业提升,人生选择多了,生育自然不是第一顺位。观念的升级,比政策还狠,直接把生育率拉下来了。 说到底,谁家生娃不是“算经济账”?现在印度的年轻人,日子没想象中那么好过。看看孟买,买套学区房,中产阶级得15年不吃不喝才能攒够首付。 养娃花的钱,已经赶上欧美中产的负担了。可收入没跟上,工作也没着落。印度20到24岁的青年,失业率高达42.8%,这不是个小数目。 人口红利变成了“人口压力”,就业没解决,养娃就成了奢侈品。你说这生育率能不掉头吗? 经济学家早就警告了,如果经济结构不调整,下一个“老龄化陷阱”可能就是印度。照现在的趋势,到本世纪末,每1.9个年轻人要养1个老人,养老压力比咱们中国还大。 其实,印度这波生育率下跌,既有历史包袱,也有现代烦恼,找不到谁是唯一的“锅”。以前大家总觉得人口多就是优势,可这优势能不能换成实打实的红利,还得看就业、教育和社会分配。 光靠数字撑门面,日子过得还是难。 新华社评论说得不无道理,印度要想守住人口优势,得补好经济短板,也得学点中国的经验,但千万别走进同一个“未富先老”的死胡同。 中国过去几十年一路摸着石头过河,踩过不少坑,印度假如能避开,或许还能多“第一”几年。 回头看,印度的人口神话,正面临真实的考验。生育率下跌不是一时半会儿的波动,是社会进步与经济压力交织的必然结果。 人口数量终究只是一串数字,人口质量和社会活力才是真正能稳住国家未来的底气。 对印度来说,这一轮“熄火”,是警钟,也是机会。世界看热闹,其实都在看谁能把人口红利变成人才红利、创新红利。谁能撑到最后,靠的可不只是“人多”。 参考资料:英媒:印度为何可能“未富先老”? 2025-01-25 16:00·参考消息
刚超中国就“熄火”?印度生育率跌破标准线,人口第一还能坐几天 印度刚刚把中国拉
飞天史说
2025-09-27 15:41:04
0
阅读: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