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明牌了!我们必须做好全面脱钩的准备。也不仅仅是中国要与美国脱钩,美国也在时刻准备着与中国脱钩,因为美国也不想受到中国的制约! 确实,中美之间这场“脱钩预备赛”早就悄悄开赛了,两边都在暗中使劲,一边怕被卡脖子,一边怕被超越,算盘打得噼啪响,可真要把缠了几十年的供应链扯开,难度堪比把煮熟的面条分两根出来还不带断的。 美国的动作最直接的就是在科技领域筑墙,前脚刚跟中国在日内瓦谈完取消部分关税,后脚就给AI芯片套上更紧的枷锁,明确警告全球企业用华为昇腾芯片可能违规,哪怕后来改了措辞,那点想卡脖子的心思藏都藏不住。 可这招没伤到别人先疼了自己,英伟达CEO黄仁勋都直喊疼,说对华出口禁令让企业难受,还坦言这种限制反而给了华为成长空间,乔治敦大学的报告更直接,说中国AI说不定已经要跑到美国前面了。 科技之外,美国还卯着劲搞制造业回流,从奥巴马到拜登换了三任总统,砸钱给补贴、搞税收减免,硬是把制造业建造支出从2021年的七百多亿堆到2024年的两千三百多亿,三年半里翻了两倍还多,其中计算机和电子行业的建造支出涨了快18倍。 可热闹归热闹,实际效果也就那样,2010到2023年总共才回流不到190万个岗位,连之前外包出去的零头都没补回来,而且这些岗位里一半多原来都来自中国,想彻底切开联系哪有那么容易。 贸易上的拔河更明显,2018年开始的关税战打打停停,到2025年好不容易达成协议,取消了91%的加征关税,可各自还攥着10%的关税不放,美国那边还有20%的芬太尼关税和19%左右的301关税没动。 现在美国对华算术平均关税53.07%,中国对美32.94%,看着数字差不少,其实是中国用非关税措施精准反制,没算进税率里而已,两边都没真退一步。 更有意思的是,美国一边喊脱钩,一边还在扩大232国家安全关税的范围,钢铝、汽车之后,连铜、半导体、关键矿产品都想圈进去,摆明了想在更多领域跟中国划清界限,可真要算经济账,这些关税最后还是美国企业和消费者买单,毕竟中国生产的不少商品,短期内根本找不到替代来源。 中国这边自然也早有准备,怕被卡脖子就从源头下手,去年对锑、镓、锗搞出口管制,今年又加了钨、碲、铋这些关键物项,这些东西看着不起眼,却是芯片、新能源设备的必需品,全球产能大半都在中国手里,这就相当于手里攥了张关键牌。 科技上更是被逼着往前走,华为在美方层层管制下反而越做越强,昇腾芯片都能跟国际巨头掰手腕,连美国自己的企业都忍不住想用。 新能源领域更不用说,全球动力电池市场中国占了大半份额,美国想搞电动车革命,绕开中国供应链根本不现实,这也是为啥美国制造业回流里29万多个岗位都跟电动汽车电池有关,可就算砸了钱,核心技术和零部件还是得看中国脸色。 但说一千道一万,全球供应链这张网早把两国绑成了连体婴,想拆开除非愿意掉层皮。苹果就是最典型的例子,iPhone七百多个零部件里,90%都得靠中国及亚洲供应商,中国单独就控制着70%的零部件供应,就算美国天天喊着供应链多元化,越南、印度折腾半天也接不住这么复杂的产业链。 美国半导体行业更离不开中国市场,之前对华出口管制刚升级,美国芯片协会就赶紧跑来求情,说再限制下去美国企业得丢40%的全球市场份额。 中国也一样,虽然在搞自主替代,但高端芯片、核心工业软件这些领域还得慢慢追,真脱钩了短期也得难受。 两边其实都门儿清,脱钩就是个看着唬人的口号,真要动真格,美国的制造业回流得再砸几倍的钱,中国的自主替代也得熬更长时间。 现在的状态更像是互相试探,你加个关税我限个资源,你卡个芯片我搞个研发,谁都不想先把关系彻底搞僵。 毕竟全球化搞了这么多年,早就不是你是你我是我的状态,真要把供应链砍断,倒霉的是两边的企业和老百姓,这种损人不利己的事儿,就算喊得再凶,真下手的时候也得掂量掂量。就像拔河一样,两边都使劲拽着,谁也不敢真松手,怕一松手自己先摔个跟头。
中国正在逃命;而日本只能等待灭亡!还以为中国抛售美债,只是普通的金融操作?错了!
【5评论】【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