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女子报警反被抓!“反诈达人”栽在网贷上,这事藏着大教训 浙江杭州余杭,行政职员刘女士的一通报警电话,把自己送进了派出所。9月24日据环球网报道,她接到自称贵州老家警方的来电,说她涉嫌帮信罪成了网上在逃人员,让她找隐蔽处配合调查。熟知“冒充公检法”诈骗套路的她本想拆穿骗局,拨通110核实,结果民警到场后,真把她依法控制,随后移交给广东警方。网友直呼:“这反转比连续剧还离谱!” 刘女士2023年5月来杭州工作,公司楼下的反诈宣传栏、社区发的防范手册,她都逐一看过,“公检法不会电话办案”的提醒更是记在心里。所以接到那通电话时,她第一反应就是“老掉牙的骗局,骗不了我”。挂了电话却犯了难:自己每天两点一线,连老家都很少回,怎么会成在逃人员?可万一真是误会,耽误了岂不是更麻烦?纠结片刻,她还是拨通了110,带着试探问:“警察同志,有人说我是在逃人员,这是诈骗吧?” 五常派出所民警房斌很快赶到她公司楼下,在僻静角落听完经过,当场用设备核查信息。几分钟后,房斌的表情凝重起来——系统显示,刘女士确实被广东警方列为涉嫌帮信罪的网上在逃人员。“先跟我们回所里核实情况。”刘女士还没从震惊中缓过神,就被依法控制。 这一切的根源,是半年前的一次网贷经历。当时刘女士想凑钱给老家父母翻修房子,觉得网贷手续简单,便在网上找了个平台咨询。客服说她银行卡流水不足,无法批贷,还打包票称“只要把银行卡和身份证复印件寄来,我们帮你刷够流水,很快就能放款”。刘女士虽问了句“这样安全吗”,但被“正规流程”的承诺说服,还是把资料寄了出去。 可一个月过去,贷款没动静,客服也彻底失联。刘女士觉得“没批下来就算了”,既没追究,也没想着挂失寄出去的银行卡。她不知道,那张卡早已被骗子拿去转移诈骗赃款,自己也稀里糊涂卷入了帮信罪的漩涡。 “小心驶得万年船”,刘女士的反诈意识值得点赞,可在个人“两卡”(银行卡、电话卡)保护上却掉了链子。我国法律明确,帮信罪情节严重者可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绝非小事。如今“守好两卡”的提醒随处可见,可总有人抱着“借一下没事”“寄过去也无妨”的侥幸心理。 刘女士的遭遇就是活生生的教训:生活里的陷阱,往往藏在“以为没事”的疏忽里。个人信息和银行卡,就像贴身的“护身符”,容不得半点马虎。哪怕多一分警惕,少一分侥幸,也能避免从“反诈者”沦为“涉案人”——这根弦,什么时候都得绷紧。制裁网络诈骗 诈骗平台
儿子昨天发工资了,吃早饭时,他突然对我说:“老妈,我这个月工资就不给你了,先不要
【3评论】【1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