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白崇禧的女儿偷偷潜回大陆,在桂林住了几日后,她找旅馆服务员结账,谁料,服务员竟微笑着说:“白小姐,您的房费已经结清了。” 主要信源:(原创力文档——1986年白崇禧之女白先慧,秘密潜入大陆被我方察觉,她目的何在?) 桂林的夏日傍晚总是带着一丝闷热,1986年的这个黄昏,一位中年女子独自走在滨江路上。 她穿着普通的的确良衬衫,手里拎着个半旧的旅行包,看起来像个寻常游客。 但若细心观察,会发现她走路时总是不自觉地回头张望,似乎在确认是否有人跟踪。 这位女子就是白崇禧的二女儿白先慧,此次冒险回到大陆,是为了完成父亲生前未能实现的夙愿。 白先慧先是悄悄住进了父亲旧部李宗仁夫人李秀文的家中。 那是一栋位于榕荫路的老宅,青砖灰瓦,门前有两棵高大的桂花树。 敲门时她十分谨慎,先是轻轻叩了三下,停顿片刻后又叩了两下。 门吱呀一声打开,李秀文探出头来,见到是她,连忙让进屋内。 "你这孩子,何必这么小心。" 李秀文一边倒茶一边说,"现在时代不同了,回来看看很正常。" 但白先慧仍然难以完全放松,她记得在台湾时亲友们的劝告:父亲白崇禧的身份特殊,回大陆可能会遇到麻烦。 接下来的日子,白先慧白天很少出门,直到傍晚才敢到附近走走。 她带着一台理光相机,小心翼翼地拍摄着桂林的街景。 让她意外的是,几天下来并没有人特别注意她。 于是她渐渐大胆起来,开始走访父亲曾经生活过的地方。 白崇禧1893年出生于桂林一个普通家庭,父亲经营着一家粮油店。 他从小聪颖好学,1907年考入广西陆军小学,从此踏上军旅生涯。 走在桂林的街道上,白先慧仿佛能看到少年时代的父亲背着书包走过这些青石板路。 在桂林待了一周后,白先慧决定试探一下住酒店是否安全。 她选择了一家普通宾馆,用化名登记入住。 让她意外的是,入住过程十分顺利,酒店工作人员态度友善,并没有因为她的口音而特别关注。 更让她吃惊的事情发生在退房时。 当她到前台结账时,服务员微笑着告诉她: "白小姐,您的房费已经有人结清了。" 白先慧一时愣住,她这次行程十分保密,怎么会有人知道她的身份? 服务员接着解释道: "我们经理特意交代,白崇禧将军是抗日英雄,他的家人回来看看,我们理应招待。" 这番话让白先慧百感交集。 她想起父亲晚年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回到家乡看看。 1966年白崇禧在台湾去世时,墓碑特意朝向大陆方向,可见其思乡之情。 如今她踏上这片土地,既是为了却父亲的心愿,也是想亲眼看看故乡的变化。 离开桂林前,白先慧特意去了一趟白家老宅。 老宅已经多年无人居住,但保存得还算完整。 她站在门前久久凝视,想象着父亲童年在这里玩耍的情景。 临走时,她小心地收集了一些老宅旁的泥土,用手帕仔细包好,准备带回台湾。 在机场候机时,白先慧的心情轻松了许多。 她大方地向工作人员说明行李中带有桂林的土特产,工作人员友善地表示理解。 登机前,她特意在机场外拍了张照片,背景是桂林独特的喀斯特山峰。 这次大陆之行让白先慧感触颇深。 回到台湾后,她将所见所闻告诉了兄弟姐妹。 受她影响,弟弟白先勇次年也回到大陆探访。 此后,白家后代与大陆的往来逐渐增多,两岸亲人重新建立了联系。 白先慧的故事折射出时代的变迁。 从隔绝到交流,从陌生到了解,两岸关系在这些年发生了巨大变化。 像白先慧这样的台湾同胞回大陆探亲,已经成为寻常事。 历史恩怨逐渐淡化,血脉亲情重新连接,这或许是最好的结局。 如今的白先慧年事已高,但她仍然关注着大陆的发展。 她常说,父亲若能看到今天的两岸交流,一定会感到欣慰。 时代的洪流冲刷着历史的痕迹,但永远冲不淡的是对故乡的眷恋和对亲情的珍视。 每当桂花盛开的季节,她总会想起桂林老宅前那两棵桂花树,想起那个让她百感交集的夏天。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1986年,白崇禧的女儿偷偷潜回大陆,在桂林住了几日后,她找旅馆服务员结账,谁料
尔说娱乐
2025-09-27 11:43:20
0
阅读: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