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731》里的日本女军官,是巧思还是败笔? 最近,关于电影《731》的讨论很多,其中一个争议很大的地方,是电影里出现了一个叫今村佳代的日本女军官。这个角色到底合不合适,大家看法不一,咱们今天就来聊聊这件事。 首先,我们要明白一个最基本的事实,那就是在真实的历史中,731部队里根本不可能有日本女军官。根据当时日本的规定,女性是不能参军的,既然没有军籍,自然也就不可能成为军官。 历史上,731那个地方确实有日本女性,但她们都是跟着丈夫过来的家属,或者是在外围做一些后勤、文书工作的普通人员,而且她们绝对不被允许进入进行活体实验的核心区域。所以,电影里这个名叫今村佳代的女军官,百分之百是虚构出来的,历史上查无此人。 那么,历史题材的电影里,能不能有虚构的人物呢?当然是可以的。拍电影不是写历史教科书,不可能把过去发生的事情一模一样地搬上银幕,也做不到。 电影是一种艺术,它需要通过讲故事、塑造人物来吸引观众,让观众走进那段历史,去感受当时的气氛和人们的情感。所以,在保证大的历史背景真实的前提下,加入一些虚构的人物和情节,是一种很正常的创作手法。 很多有名的历史电影,比如国外的《辛德勒的名单》,还有我们国内的一些好作品,都用过这种方法,效果也很好。毕竟,我们去电影院不是为了上一堂枯燥的历史课,那些资料在网上也能查到。所以,从电影创作的角度来说,《731》虚构一个女军官,本身是没有问题的。 关键的问题在于,电影虚构这个角色,是想表达什么?这个女军官在电影里有一些很特别的行为。比如,她会偷偷跑到关押中国孕妇的囚室,睡在孕妇的身边。 一开始,观众可能会觉得奇怪,甚至会往一些不好的方面去想。但后来电影交代了,她脖子上有一个樱花烙印,原来她自己也是一个被日军从母亲身边夺走、当作试验品养大的孤儿。她靠近那个中国孕妇,只是想感受一下自己从未得到过的母爱。 当那个孕妇被残忍地送上手术台后,她在一个大容器里洗澡,周围的瓶子里泡着的都是中国婴儿的标本。这个画面,似乎是在确认她和那些受害婴儿有着同样悲惨的身世。电影似乎想通过她,来揭露一个更深的阴谋:日本人不仅在做活体实验,还在进行一种长期的种族改造计划,培养像她这样的“实验品”,目的是为了让中国人自相残杀。这样一来,这个女军官既可恨,又可悲。 但是,这样的设计真的合适吗?电影的主题是揭露731部队对我们同胞犯下的滔天罪行,这是一个非常严肃和沉重的话题。在这个主题之下,突然加入一个身世离奇、情感复杂的女军官,并且花了大量篇幅去展现她的内心世界和悲惨过去,很容易让观众的情感跑偏。 观众本来应该集中精力去感受我们同胞遭受的苦难,去愤怒于日本军国主义的残暴,结果却可能被这个虚构角色的故事分了心,甚至对她产生同情。这就好比在一篇控诉罪行的文章里,突然加了一段关于罪犯悲惨童年的描写,会削弱文章本身的力量。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拍摄《731》这样的电影,一个很重要的目的,是向全世界展示这段真实的历史,揭露日军的罪行。要达到这个目的,最核心的就是“可信度”。 电影里的每一个情节,都应该尽可能地建立在真实史料的基础上。如果我们加入了太多没有根据的、戏剧化的想象,尤其是像“女军官”和“种族改造”这样耸人听闻的情节,当外国人看到时,他们可能会怀疑整部电影的真实性。 他们会问,这些是真的吗?有证据吗?一旦他们发现其中包含了大量虚构内容,就可能连带着把那些真实存在的、有无数证据支持的罪行,也一并当成是艺术夸张了。 这样一来,电影不仅没能起到揭露历史真相的作用,反而可能因为这些不必要的“加码”,损害了我们讲述这段历史的严肃性和可信度。
电影《731》引日本民众游行!这反转太意外谁能想到,电影《731》上映后,
【4评论】【1点赞】